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激光核聚变神器---神光装置

  通过本次实验,项目组检验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同时积累了实验数据,对FOA的工作也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将为即将开展的第二阶段攻关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在2010年10月13日,年度中科院大科学装置运行年会上,神光Ⅱ装置报送的“利用神光Ⅱ装置强激光模拟太阳耀斑中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获得成功”的成果获大装置2009年度开放研究成果奖,这也是神光Ⅱ装置连续第二年获得此项奖励。本次年会上共有13个装置25项成果参与奖项评选,经专家组评审后,神光装置的实验成果名列第三。

  2011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组、中科院物理所李玉同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张杰研究组以及其他合作者在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上联合完成了利用强激光成功模拟太阳耀斑中的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他们的工作证明了利用高功率激光,在实验室中创造与天体现象相似的极端物理条件为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对天体问题进行主动、近距、可控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给天体物理研究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新的方法。

  太阳耀斑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剧烈释能现象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其能量来源于太阳磁场,而磁重联是主要的释能通道之一。这一认识的直接证据是在太阳耀斑中观测到的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由于天文观测本身的局限性,目前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大多是定性和唯象的。联合研究组利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发射的强激光与特殊构型靶相互作用,巧妙地构造了等离子体磁重联拓扑结构,在实验室中对太阳耀斑中的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进行了实验模拟,得到了与太阳表面发生的重联过程极为相似的实验结果,并通过磁流体标度变换理论证明两个系统的各项物理参数有惊人的相似性。

  2011年9月,神光Ⅱ第九路首次利用其输出的30ps脉宽激光开展物理诊断实验获得成功。采用种子光注入短脉冲后多级扩束放大的方式获得最终输出能量,此种方式必须避免激光装置中光学器件因功率密度过高而导致的破坏,因此对激光装置的运行控制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此次实验中,激光放大链路中最高平均功率密度2.8GW/cm2,峰值功率密度接近5GW/cm2。这是国内同类装置首次输出30ps的脉冲激光开展运行打靶实验,该实验的成功完成标志着神光Ⅱ装置的输出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拓展神光II装置的功能和实验能力。

  利用高能激光装置开展天体物理实验研究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在实验室研究天体物理的重要方法。在测量较低等离子体密度时采用Normaski干涉法,其研究水平和实验精度决定于输出激光的脉宽。当激光等离子体产生后,向外膨胀,其中心区域密度梯度大,因而条纹变化剧烈,而在较外部区域,则条纹变化相对较缓。

  在以往的实验中,当采用脉宽为150ps探针光时,研究人员发现激光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中心区不能看到干涉条纹;用100ps的探针光来测量其密度,那么在100ps的时间内,由于中心区密度空间变化的很快,稍微的膨胀,则会导致在同一探针光期间形成的干涉条纹交错重叠,不能分辨。为了精确而清楚测量等离子体密度的精度以及最大值,用户提出利用更短脉宽的探针光来采集干涉条纹以提升诊断能力和分辨率的要求。经装置运行人员的努力,完成前端系统的技术改进,并与物理人员密切配合,优化装置运行方式,实现30ps脉宽探针光的稳定输出。

  实验结果显示,干涉图能够记录的中心区的密度变化时间减小了5倍之后,大大减少了因为探针光过长导致的干涉条纹的交叠,得到了更高密度区域的干涉信号,用户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并实现预期目标。

  2012.5月28日~6月8日,韩国原子能研究所(KoreaAtomicEnergyResearchInstitute)Drs.YongjooRhee、SungmoNam和JaeminHan三位研究员利用神光装置和第九路探针光进行激光等离子体实验,获得预期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