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武汉光谷为何与激光结缘?

  武汉地区大密度、高科技激光产业基地的形成原因

  1、科研带动产业

  回首20世纪8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激光研究所以李再光教授、丘军林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研制成功高功率横向流动CO2激光器,并迅速将此激光器应用于发动机缸体、缸套的表面硬化,该项技术迅速转化成了生产力。安装在北京切诺基吉普车生产线上的激光淬火系统,运行十几年,现仍在使用。从这一实例可以看出武汉地区的激光人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发展的方向,他们科研的目标就是要将技术成果变为产品。这样的目标奠定了武汉地区激光技术及产业化的基本特点――面向市场需求、以科研带动产业。

  武汉地区近58家激光加工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以及技术负责人几乎都具有激光专业的背景,不是武汉高校、科研单位的员工,就是具有在大学、科研单位学习的经历。华中科技大学,从1979年开始,为武汉激光加工行业累计输送激光专业毕业生近1000人,这些人如今都已成为武汉地区激光企业的顶梁柱。华工科技产业股份公司(上市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毕业;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毕业;武汉团结激光公司董事长陈海斌――曾为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教师;武汉金石凯激光公司董事长陈清明――曾为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教授;大华激光公司总经理陈义红――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教师;武汉天骏激光公司总经理柯细军――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毕业。

  这些历史的渊源关系,确立了武汉激光企业与研究单位的血肉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科研的终极目标是以科研带动产业。

  2、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武汉激光加工技术与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许多激光公司在起步阶段都得到国家或省市的创新基金支持,这些基金钱虽然不多,但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员工的士气,使他们在市场拼搏中有了底气。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闲置资金,投资到激光产业。

  湖北省政府政策的引导具有前瞻性,如湖北省举办了两次“第三世界激光技术及产业化国际培训班”。由政府出钱,学术机构和企业人员授课,意在把激光产品推向第三世界。政府的这种前瞻性引导,现在正获得回报。越南科技部正在制定计划,准备与武汉激光企业加强合作和技术引进。

  3、学术团体的桥梁作用

  湖北省暨武汉激光学会成立于1980年,学会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成为激光技术研究机构和激光企业间的桥梁,全心全意为企业排忧解难。激光学会的会员主要由湖北省激光研究单位和激光企业组成,成立20多年来,每年坚持将世界激光技术与产业化的发展动态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灌输给企业,帮助企业由“游击队”发展为“正规军”。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纪念世界激光诞辰和我国激光发展40周年”的大会上,激光学会组织了以周济同志为团长的6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显示了激光学会的凝聚力和湖北激光的实力。现在,激光学会成为了研究人员和企业老总们交流平台,也成为了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协调的平台。

  武汉激光加工产业现有的问题

  1、核心技术的缺失

  虽然和国内其他激光企业相比,武汉激光加工企业依托完善的产、学、研国家级基地,在技术研发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和国际顶尖激光加工企业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许多关键的技术和元器件还大都从国外引进,虽然可以实现完全国产化,但终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厚板激光切割等领域,包括武汉地区在内的国内企业无法和国外竞争。

  2、未形成拳头产品,产业布局有待完善

  “同质化竞争、没有技术性龙头产品、资源没有合理重组。”这是业内人士对武汉激光企业单项产品多、盘子大,但却缺乏拳头产品现状的总结。武汉企业应该加快整合力度,明确分工错位竞争,进行产品创新,在行业内打出更多龙头产品。可喜的是武汉企业对此已有明确认识,并开始付诸行动。回首2007,华工科技、楚天激光、团结激光酝酿三强联合,融为一体,最终在当年末,国内激光切割设备的两巨头――华工科技和团结激光终结“城下之盟”,共同组建华工团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