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管在2012年诺贝尔奖领域的应用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9日下午5时45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给了致力于量子光学的两位科学家—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获奖评语为“提出了突破性的实验方法,使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
非专业领域的人士可能对量子光学这一领域感到比较陌生。事实上,一段很长的时间以来,人们想在一个微观角度来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在研究光或者其他物质的单个粒子这些微观的研究对象来说,经典物理学理论已经不适用,而量子力学理论则规定了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则。而单个粒子却很难从环境中独立出来,并且,一旦同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其量子特性便会丧失。而阿罗什与瓦恩来所带领的各自的研究小组,分别发展出实用的实验方法,以测量并操控非常脆弱的量子态。
我们可以通过瓦恩兰的实验来了解这一过程,当瓦恩兰俘获带电原子(离子)后,开始利用光(光子)对其进行测量和操控。所俘获的物质离子被隔离在冷(超低温)环境中,防止被周围环境干扰。瓦恩兰巧妙的使用激光束以及激光脉冲不断抑制离子的热运动,从而使离子的动能将为零,从而进入特定的量子叠加态中(叠加态正是量子世界里最神秘的特性)从而保持住了单个粒子的量子特性。
不仅仅是以阿罗什和瓦恩兰为代表的外国学者近年来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着光与物质粒子相互作用如冷原子的研究,当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同时,作为冷原子研究所使用的半导体激光管的重要供应商德国eagleyard公司,通过同国内的独家代理—富泰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合作,也越来越为国内冷原子领域的工作者所熟知。
在冷原子研究的相关实验平台中,需要使用到激光冷却、俘获与操控的原理。激光冷却是依靠光对原子的机械作用力及相关的光与物质粒子的相关效应来实现的,而半导体激光器以其价格低,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不同于我们常规使用的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冷原子实验所使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需要精确对应原子跃迁吸收谱线,而且对线宽和功率均有较高的要求,如eagleyard公司很受欢迎的分布反馈式(Distributor Feedback Bragg) 的中心波长为852nm的半导体激光管,用于Cs原子的冷却与俘获,线宽可以达到1MHZ以下,自由空间出光功率最大可达150mW。除此之外,eagleyard还可以提供分别对应Rb原子D1和D2线跃迁吸收线的795nm和780nm半导体激光管产品并均在冷原子实验平台有着优异的表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了解>>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精选OSRAM激光应用技术白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 中国先进激光技术应用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汽车传感器技术应用研讨会·武汉站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