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明:3D打印不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
“3D打印只是噱头,如果真的能颠覆产业,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制造业大佬、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近日在媒体上公开唱衰3D打印,给当前广受追捧的3D打印泼了一盆凉水。
不过,这盆“凉水”显然没有浇灭人们对3D打印的热情。在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联合主办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3D打印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把偌大的会议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同期举办的北京工业智能及自动化展会上,企业也纷纷展出了最新的3D打印设备和产品。
应用前景广阔
郭台铭唱衰3D打印的一个理由是“这项技术无法大量生产用在商业用途,不具有商业价值”。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王华明却提供了与之结论相反的事例。
王华明是国内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带头人,长期从事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和特种耐磨涂层激光表面工程研究,在航空飞行器产品制造中对3D打印技术进行了诸多应用探索。“使用传统制造技术生产一个C919大型客机机头的主风挡窗框,仅磨具费用就需要200万元,还要花费几个月时间,而我们采用上述激光直接制造技术不到55天就能做出来4个窗框,成本非常低。”王华明说,“我们研究了近20年,如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包括从工艺到装备到标准已走出了第一步,在多个机型的飞机上有所应用。”
除了航空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从一出现就受到医学界重视。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王成焘教授20年前就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单位进行合作,购置3D打印设备,把计算机做出的三维骨骼图像变成了实际的模型,应用到医学治疗当中。“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做了6000多例临床服务,实现了产业化。”他说,“3D打印技术作用不可估量,是推动21世纪医疗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和远程化的重要基础支撑,未来还将探索个性化组织器官替代物制造,让这项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帮助。”
此外,3D打印技术在汽车、电子等领域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25年,3D打印技术的经济影响将达到2300亿-2500亿美元。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了解>>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精选OSRAM激光应用技术白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 中国先进激光技术应用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汽车传感器技术应用研讨会·武汉站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