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长万钢:3D打印将真正提高中国制造业实力
最近,3D打印的话题很热。它究竟什么样,会给工业制造与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进行了专访。以下为文字实录:
万钢:未来的发展一定不会那么平静。
记者:用不平静来形容
万钢:现在他们有个更宏伟的计划,要发射一颗量子卫星,证明这条路探索对了,它给我们找出了一条将来能够应对网络安全,这个严峻挑战的一个方法。
万钢:我说对我最大的挑战,是从一个科技研发人员,变成一个科技管理人员,所谓管理管理,一管一理,而理字在先,管字在后
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许多人对于这个技术是否能为人们打印出各种所需的东西,产生了更多的狂想。而事实上。在国外,已经有科学家打印出一台汽车,还有人设计制作了一台超大的3D打印机,计划打印出一栋货真价实的房子,在上海,交通大学王成焘教授的团队已经将3D打印技术带入了医院,直接介入高尖端的手术治疗。
3D打印,这项被英国《经济学人》认为是“将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早已引发了美国、欧洲诸国的激烈鏖战,“战火”从太空一直蔓延到器官移植,从建筑“烧”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用品,而中国的3D打印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万钢:我最起先接触到的3D打印,是在1993年,1994年的时候,当时就是说,汽车在做设计的时候,需要一些模型,这些你设计的模型要体现出来的,那么当时最早的3D打印办法是一缸子树脂,然后它用激光给你扫,一边扫一边印画,最后这个模型做出来了,由缸里一拿,它就做出来了。实际上这是最初的3D打印。后来开始就堆砌,它就说拿塑料融化,来堆砌。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3D打印,它并不是指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当然很有市场,也会大量的用。但是我们现在要攻关,要克服的是什么问题呢?克服的就是高合金,高强度的合金,比如说我说的高合金就是钛合金比如说,做飞机的,框,窗,能不能把它打印出来。
北航的一位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十年当中努力的去解决,任何一个哪怕是细微的,极小的问题,最后做到了这样,他们最大的加工的部件5平方米。
万钢所提到的这位教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华明教授,他和团队成员一起,研制出了飞机钛合金大型整体关键构件激光成形技术,一个5平方米的钛合金加强框,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而王华明他们的“变形金刚术”制作的零件已经成功的应用于C919等大型的客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此技术、并能在飞机上装机应用的国家。
万钢:那么传统制造办法怎么办呢?就做一块大的部件(毛坯),然后我用锻造,然后锻造完了以后,我用数控机床把它抠出来,用堆砌法制造,一个部件,这样一个部件,我们有一个部件是C919的窗门窗户。那个部件,如果用堆砌法制造,我们叫增材法制造,激光3D打印的话,它这个部件做出来是130公斤,如果我们要用模子把它抠出来的话,这块部件是要用1390公斤,用了10倍于成型后来的量,再加上切削,你说我要节省多少材料,节省多少能源。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了解>>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精选OSRAM激光应用技术白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 中国先进激光技术应用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汽车传感器技术应用研讨会·武汉站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