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总收入目标超5000亿!武汉激光产业何来的底气?

《2025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以56.6%的占比领跑全球激光市场,而武汉光谷是国内唯一正增长区域。

不仅如此,武汉激光产业在过去也是“履历”优秀:国内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国内首台光纤飞秒激光器、国内首次突破1.5微米光纤放大器技术、国内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国内首个激光产品类国际标准等一系列“第一”均在此诞生。

为什么武汉激光产业拥有如此大的发展潜力?为什么能揽获如此多的成绩?其高速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武汉光电工研院的赋能,智力驱动生产力

武汉高校云集,科教资源丰富,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及省市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激光专业人才,为当地激光企业输送科研血脉。

其中,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光电工研院”)在武汉激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孵化了长进光子、利之达、迅微光电、京镭科技等一批激光领域的企业和项目。例如,特种光纤企业长进光子于2015年入孵,2020年签订加速协议,如今已成为多家国内知名光纤激光器厂商的重要稳定特种光纤供应商。2024年,长进光子总投资15亿元的高性能特种光纤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落户光谷。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光电工研院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孵化体系——“平台层+集成层+孵化层”三层孵化服务体系。

具体而言,围绕创新的全过程,武汉光电工研院通过参与搭建国家光电子信息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小批量、多批次、低成本的产品研发和小试中试服务;通过集成层为创业团队提供从技术到产品的工程化解决方案;通过孵化层为创业团队精准配置资本、市场、行业地位和品牌建设等多元化核心要素,助力创业企业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武汉光电工研院推动孵化技术公开专利申请3703件,共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33项,成果转化金额超1.2亿元;集聚百余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孵化企业已超200家。

历经13年的成长和积累,武汉光电工研院已进化为集共性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对接、高端产业孵化、企业研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供给、协同创新和产业服务平台,未来还将继续为武汉激光产业的发展踵事增华。

武汉形成了完整的激光产业链条

除了雄厚的科研力量,武汉对激光产业的政策支持也是十分给力。早在2022年3月,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的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提出,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集群实施“135”产业发展战略,即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激光产业创新集群为总目标。

到2025年,规模以上激光企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带动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到2035年,规模以上激光企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带动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打造万亿级激光产业集群。

同时,武汉东湖高新区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产业做大做强、瞄准新兴应用、完善产业生态三大方面,推出十条扶持政策,成立100亿产业发展基金,对从事激光产业尤其是原材料、核心器件、控制系统、激光器、激光成套设备领域进行研发生产的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奖励补贴最高可达1亿元。

作为中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之一,武汉聚集的激光企业达700+,其中不乏华工科技锐科激光帝尔激光、长盈通等上市公司,逸飞激光、睿芯光纤等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武汉已经形成了上游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激光器及配套设备、下游激光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其中,上游布局较为广泛,被誉为“国内最大的激光配件超市”;中游细分领域优势突出,是全球工业激光器产品以及激光加工设备种类最为齐全的地区;产业链下游应用市场逐渐丰富,上下游之间供需关系愈加完善。

整体看来,武汉激光产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立足当地雄厚的高校资源、政策扶持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形成了完整的激光产业链,以独具特色的“光谷模式”打造出了一块中国激光行业的发展新高地。期待武汉在未来将激光产业推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新成就。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