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尖端技术引领陕西文物保护水平跃新高

“太赫兹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研究”研讨会近日在西安召开,国内内相关文博单位和高校院所专家们就文物保护理念、理论、课题、研发、实践、应用等方面引进科技尖端技术进行全方位研讨。

陕西是文物资源大省,馆藏文物多达774万余件组,总数位居全国前列,以珍贵稀有的青铜、陶瓷器、金银器、壁画等为主,众多珍贵文物的鉴定、保存、修复都需要科学检查和认定。显然做好陕西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一项覆盖考古、历史、物理、化学、材料等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具有十分挑战性的科学探索工作。

早在2013年-2016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就率先承担了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太赫兹成像技术对壁画结构探查应用研究”。该课题构建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系统,对壁画样本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光谱检测,观察到不同材料其各自的太赫兹光谱特征,构建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和连续太赫兹波的共焦成像系统。该研究成果经过国家文物局的结项评估和验收,为太赫兹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太赫兹技术专家周逊博士受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邀请,主持召开的作文物科技尖端技术专题讲座,并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等相关文博单位、高校专业人员对文物保护理念、理论、课题、研发、实践、应用等方面引进科技尖端技术进行全方位研讨。

周逊透露,利用无损害检测科学手段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者探索和发展的方向。我国太赫兹技术从技术理念、科研水平、成果应用、开发前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在国防、军工、医疗、制造、航空等高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该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实践中的材料成分、文物隐藏层和内部结构成像、文物内部缺陷和裂纹检测、文物含水量实时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和潜力,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意义,与X射线、拉曼光谱、超声波、微波、红外等技术相配合可以取长补短,确保文物在保护修复过程中不改变原样、不损伤机体、不破坏品相,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的无损害检测技术水平。

(作者:庞博 记者:史俊斌)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