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行业一周(7.30-8.4)焦点
3、探寻激光之源 “激光”中国的专利
爱因斯坦(1879—1955 年)的相对论使人们改变了对整个世界的看法。简单讲来,相对论认为,字宙的最高速度的光速;质量随速度增加;坐钟在空间转动的速率随速度的加快而减少;能量和质量遵从下述关系:能量=质量×光速2。这从后来原子裂变的过程中得到证实。
然而,激光与爱因斯坦之间的关系如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很了解的。关于微波激射器与激光器的基础理论,早在1917 年,爱因斯坦就对物质的发光机制作了深入研究,在研究原子系统与辐射场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时,提出了受激发射的概念。受激发射是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得以发明的理论依据,为40 年后的“光源革命”开了先河。
爱因斯坦受激发射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假设某微观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有两个分立能级,高能级能量为E2,代能级能量为E1,能级上的粒子数密度分别为N2 或N1,考虑到粒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时,爱因斯坦指出,存在三种类型能级跃迁:a)自发发射。处于高能级上粒子在不受外界电磁场作用下,自发地跃迁到低能级并发射能量为hv=E2-E1 的光子;b)受激吸收。如果频率为v=(E2-E1)/h 的电磁波与处在E1 上的粒子相互作用,则粒子可吸收入射电磁波而跃迁到高能级E2 上;c)受激发射。如果频率为V 的电磁波与处于高能级E2 上的粒子相互作用,粒子将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E1 上而发射一个与入射电磁波频率相同的光子。受激发射的光子与入射电磁波具有相同的频率、位相、偏振和传播方向,它们是相干的。爱因斯坦又指出,受激发射和受激吸收过程是同时存在的,并且跃迁几率相等。按照玻耳兹曼分布规律,在热平衡条件下,处于低能级上的粒子数N1 多于高能级上的粒子数N2,这时受激吸收总是大于受激发射,所以通常只能观察到受激吸收而观察不到受激发射现象。由于那时的客观条件限制,人们还看不到受激发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爱因斯坦的这一颇具建树的首创性激光理论,未能引起人们重视。
后来的实践证明,爱因斯坦提出的激光理论具有划时代的先驱业绩,因而功不可灭。爱因斯坦被人们誉为“激光之父”,乃当之无愧,受之有理!
相关链接:探寻激光之源 “激光”中国的专利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