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创新光谷:在“光”更在“谷”

  创造环境,让企业自由栖息、快速生长,是光谷上下的共识。在光谷,随处可见速度奇迹:富士康从奠基到一期项目投产,仅仅用了14个月;中嘉光电从入驻到投产3G笔记本电脑,前后不到80天时间;世界500强企业印尼力宝集团投资设立的武汉公司仅用一天就完成工商注册。凯迪电力从创业之初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发展成为现在国内环保领域的骨干企业。

  今年8月,东湖高新区又出台鼓励企业发展的“黄金十条”。其中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教授携带在单位完成的科研成果创业,至少可获得八成股权;科研院所成果1年内未转化,完成人或者团队可自主进行成果转化;对在光谷登记注册科技型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 “零首付”等等。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难题在光谷找到解决方案。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视察武汉东湖高新区说,这两年光谷一些先行先试的做法,象工商注册零收费等措施在全省得到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光谷要想和美国硅谷媲美,首先它要建成一个世界高新技术从业者、创新人才、企业家非常向往的地方。我们在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政府的服务理念的时候,一定不要怕企业家和这些科技人员得好处。我们的制度开始也许只是有利于企业、有利于企业家的,这种私的概念到最后它一定是为公的,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如果让企业家开始就为公,处处算计,那也许起步都很难了。

  现在,光谷吸引了很多的金融企业,担保公司,还有国内外高端的技术人才,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市场这支手的力量,让它自己合理的配置资源,让企业自由的生长。而政府要做的就是建立最优的投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最高的办事效率,最贴心的服务理念,把这个“谷”建成新的无数个大大小小企业的孵化基地;新思维、新理念、发展文化最发达的基地。通过各种聚会、座谈的方式建成一个企业家的休憩地,让科技人员、企业家隔一段愿意在这里待几天,形成一个沟通机制,建立一种文化环境,这个谷的氛围慢慢就出来了。

  20多年来,光谷孵化出了1000多家企业,2000多项科技项目。1991年企业收入4.2亿元,财政收入388万元。如今的东湖高新区,注册企业2万多家,企业数量按每年2000家左右的速度在增长,2011年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达到3810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134亿元,分别是1991年的900多倍和3000多倍。“希望今后能形成这样一个目标,就是持续创新的能力,包括技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它应该有一个环境或氛围,能够保证它的持续创新的能力”,武汉市长唐良智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