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激光行业一周科技动态:激光打开量子世界新天地

  TMT将是前所未有的天文探测工具

  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可谓世界天文观测的“圣地”,它海拔4205米,远离城市污染和照明干扰,一年中有300多天视野清晰,为天文观测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共有12架世界一流的天文望远镜建在这里,包括两座当今世界最大的地基光学望远镜——口径直径10米的凯克望远镜。

  即将在此开建的TMT显然更引人注目。据介绍,TMT的主镜直径为30米,由492面对角直径为1.4米的六角形子镜面拼接组成,可提供9倍于凯克望远镜的集光本领,其图像分辨率也比当前所能达到的最高分辨率高出3倍。根据观测目标和方法的不同,它的探测深度将是当代望远镜的10—100倍,可以观测距离地球130亿光年的宇宙区域景象以及宇宙早期形成的星体和星系,有望帮助科学家在揭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探测宇宙第一代天体、理解黑洞的形成与生长、探察地外行星等前沿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详情阅读:全球最大光学望远镜修建 国产激光器首次用于顶尖科研

  3、【保密】激光通信解决量子密钥传导难题

  量子密钥是迄今人类所知最安全的密钥,可如何将密钥分发给地球上任意点上的用户,却是个大难题。最近,中国科学家又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向实用化方向推进了一步:他们验证了用低轨卫星向世界各地分发量子密钥的技术的可行性,为未来实现基于星地量子通信的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前天出版的《自然·光子学》以长文形式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量子密钥既无法被复制,又可及时发现窃听者,从而成为迄今世界上最安全的密钥。可如何将量子密钥分发给地球上的任意两个用户?全球量子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一开始,科学家试图利用光纤来做信道,却发现很难突破距离限制。2004年,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员开始探索一条新路抛弃光纤,“空对空”地传输量子信息,即自由空间量子通信。

  “在自由空间,环境对光量子态的干扰效应很小,而光子一旦穿透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其损耗更小,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比光纤信道在远距离传输方面更具优势。”彭承志告诉记者,此后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地面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距离从16公里,一直增加到100多公里。

  若可穿越地面百公里大气,就相当于满足了在太空中穿越上千公里对信号衰减的苛刻条件。这一技术的获得与成熟,就使利用低轨道卫星平台实现量子密钥分发有了可能。数年前,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电技术研究所黄永梅等合作,开始研发量子科学卫星上的相关载荷。

  要实现星地量子通信,必须克服大气层的传输损耗、量子信道效率、背景噪音等诸多问题,尤其低轨卫星和地面站始终处于高速相对运动之中,而且卫星在运行中也会不停摇摆这不同于信号发射与接收都可定点的地面实验。如何在这些情况下建立起高效稳定的量子信道,保持信道效率以及降低量子密钥误码率,成为关键性问题。

  详情阅读:激光通信解决量子密钥传导难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