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掀开中国3D打印产业的“遮羞布”

2014-03-05 00:04
来源: 激光网

  2、定位国内市场出口国际市场

  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将国产3D打印机出口海外的中国企业。2009年,太尔时代将多年在工业级3D打印机积累的科研成果和制造经验移植到桌面级3D打印机上,研发出第一台由中国制造的桌面级3D打印机—UP!系列,产品已累积出口过万台。

  比起3D打印近两年的火爆,太尔时代在2003年便已创办,公司总经理、联合创始人郭戈师从中国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的主要引入者——清华大学机械系颜永年教授,博士毕业后他创办了这家公司。太尔时代最初将产品定位于几位到几十万的工业级设备,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然而受制于中国创新氛围的不足,国内3D打印设备、特别是桌面级产品的市场一直发展缓慢。太尔时代引入美国都福集团全资子公司都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数千万元的战略投资,利用都福集团的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实现最佳的企业运营方式与可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受客户信赖的3D打印机供应商”。

  目前,公司已在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南非等国设立了40余家代理机构,销售数量正在快速增长。

  华曙高科是由美籍华裔科学家、湖南省首批“百人计划”专家许小曙于2009年创办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9月,我国首台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Farsoon401”宣告面世,华曙高科成为继美国3DSystems公司、德国EOS公司之后,世界上第三家高端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制造商。比起国际领先的同类产品,这个设备在温度控制方面有了提升,在使用尼龙材料制造时精度可以控制在0.1毫米以内。

  2012年8月,国内首台出口美国的选择性激光尼龙烧结设备,从华曙高科启运。在经历反复的试验和不断改进后,华曙高科还成功研制出用于激光烧结技术的尼龙玻璃微珠、矿物纤维和碳纤维等一系列复合材料,打破了德国对这一材料的垄断。如今这些产品成功推广至美国、瑞典、意大利、巴西等海外市场。

  三、3D打印产业的“中国式发展”

  缺乏创新将制约中国3D打印需求的发展。如同光伏产业,中国是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八成以上产品依赖出口,产业发展初期则比例更高。中国虽然被视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不要忘记,3D打印是与产品创新紧密相关的产业。加工制造目前仍然是中国制造业的主流,而产品创意、创新则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没有能力创新,只是根据客户提供的样板依葫芦画瓢、或几十年只卖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会需要3D打印机吗?

  做大规模与寻求技术创新的矛盾。光伏产业链中,高纯度硅料和高电池转化效率一度是中国光伏企业的“痛点”。中国光伏企业长期游离在缺少技术门槛的“硅片加工”、“电池组件生产”的链条上。然而,今天的3D打印面临类似的问题。3D打印的材料直接决定这一生产方式未来的发展前景,国际3D打印公司纷纷大规模投入新材料研发,但中国企业愿意投入这一领域研究的少之又少。

  在3D打印设备制造方面,中国起步不晚。《2013沃勒斯报告》指出,全球生产和销售用于工业制造3D打印设备的专业公司中,欧洲有16家,中国有7家,美国仅5家。然而,中国3D打印设备在物品的打印精度、设备的可靠性方面仍然与国际水平有相当差距,制约发展的是3D打印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例如激光器等仍然依赖进口。

  全球领先的3D打印公司纷纷将目光瞄准“打印出可以直接使用的工业零部件”,而中国的3D打印设备公司则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3D照相馆”、售价几千元的家庭玩具式3D打印机的业务拓展中去。

  “中国式发展”可能对3D打印造成伤害。面对新兴产业,“中国式发展”的模式是媒体炒作——中央政府出台政策——地方政府权力圈地助推——企业进入并举债疯狂扩张。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一位研究光伏行业业内人士的话令我印象深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政策一出台,就有20多个城市建立了光伏产业园,而且每个产业园都要做1千亿的产值,加起来就是几万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