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小技巧与大突破:激光切割“蛙跳”技术

激光的切割速度,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对大规模工业生产而言,小小的激光切割头每提升一点运动速度,都能使整个切割过程效率提升,或许就能在竞争激烈的激光切割中脱颖而出。

这个运动速度不仅取决于激光加工功率大小,也取决于激光头运动路径设计是否合理。在切割过程中,激光头都是按照编写好的程序进行运动的,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也凝聚着工程师智慧的技巧。比如“蛙跳”技术的开发,就是在实际应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

蛙跳技术是一种简单的效率改进策略。技术原理其实很简单。早期光纤激光切割机未配置蛙跳技术,如果想要在金属材料上的A、B两个点先后打孔,由于激光头运动过需要离开金属表面,这就需要让激光头从A点开始打孔,打孔完成后,上抬到一定高度达到A点上方,然后再水平运动到B点上方,再落下到B点开始打孔,整个流程十分繁琐。

其中激光切割头水平运动的时间,被称为“空程”时间,属于无谓的浪费。

未配备蛙跳技术

针对此,蛙跳技术逐渐被引入。简单而言,就是让激光头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完成上抬和下移操作。当A点打孔完成后,激光头上抬的同时向B点运动;运动到A、B中点附近时激光头达到最高点,同时开始下落。当下落完成时,激光头同时也运动到了B点。

这样,就把运动轨迹中的“折线”化为了“斜线”,三个步骤变成了两个步骤,缩短了激光头运动的路径,从而提升了整个过程的效率。由于这个路径有点像青蛙高高跃起,捕捉猎物然后落下的过程,所以被形象地称为“蛙跳”技术。

配备蛙跳技术

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技术革新。首先,在大规模金属板加工中,需要对两个间隔的点加工的情况可谓是多如牛毛,如果每次蛙跳技术能让这个过程快1秒钟,那么对于6000块板材,每块板材都需要“蛙跳”60次的话,就能节约100小时的工时,这就非常可观了。其次,对于大型板材,需要打孔的A,B点之间可能相距很远,一来二去,有无蛙跳技术,其间差距就很大了。

中国制造业“内卷”现状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激光切割行业更是如此。某个企业生产的激光切割机一旦配备了蛙跳技术,改进了效率,其他企业就会迅速模仿,否则就会迅速被市场淘汰。很快,蛙跳技术成为了光纤激光切割机的“标配”,这也是激光加工技术升级道路上无数的更新迭代之一。

后来,技术人员又对“蛙跳”的过程做了进一步优化。在蛙跳的上升过程中,让激光头加速运动,直到最高点时达到最高速;在下降过程中减速运动,直到B点停止,正好可以开始加工。实际加工中体现为“无感启停”,避免了急停急走的损耗。

当然,实际加工中情况往往比较复杂,“飞行切割”“短距不上抬”等具体处理逐步被应用于光纤切割中。就是这样一次次细微的技术优化、迭代,日积月累,令激光切割逐步对等离子切割建立了压倒性的优势,也令金属加工行业如“蛙跳”般逾越障碍,突破瓶颈。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