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冷却离子——中国学者解读201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为量子计算机奠基
今年的获奖项目与普通大众生活有怎样的关系?戴维•瓦恩兰在4年前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囚禁离子,实现量子计算》是他2008年与人合撰的一篇科普文章。文章第一段这样写道:“计算机性能日益提高,芯片尺寸却越来越小,或许很快就会达到物理极限——每个元件仅由单个原子构成。不过,这绝非计算机发展的尽头,而是新型量子计算机发展的起点。”
上海交通大学零聚态物理研究所朱卡的教授解释,两位诺奖得主在观测、操控单个粒子领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使得整个学界迈出了建立新型超快量子计算机的第一步。具体来说,传统的电脑芯片用到的是电荷效应等,而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在于利用原子等粒子的量子态特性,获得“指数级别”增长的运算速度,以及更小的整体体积,伴随而来的则是更低的能源消耗。试想一下,今后的计算机将以原子、离子为计算单位,以光来调控,那无疑是计算机的革命性发展。
研究成果亦敌亦友
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吴咏时教授看来,此次两位获奖者的研究,既是“朋友”,也是“敌人”。他们的工作共同迈出了量子态研究的第一步,但在应用领域,两者又存在绝对的竞争关系。他说,通常来说,数字信息处理的单元叫做比特,无论是用原子探查光,还是用光捕获离子,研究的对象都是可用作量子比特的单个原子或离子系统。但真正进入量子计算机的构建阶段,两个方法只能择其一。因此,这次并肩获奖的两位专家,也可以说是“对立”的。
值得关注的是,至今为止的100多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像今年这样“似敌似友”的,尚属首次。专家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科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一个人拍脑袋”的时代已经远去,团队协力、多点开花,正越来越成为人类科学探索的选择。
■ 影响
两位获奖者首次让量子光学的研究向应用发展
超级量子计算机诞生现曙光
两位科学家的研究为新一代超级量子计算机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
量子光学领域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迅速发展。来自法国和美国的两位获奖者都在这一领域研究多年。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