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物理学家与中国的激光情结
激光在目前有什么应用?除了激光美容、激光手术之类,激光在天文观测上也是一把好手。据沈元壤说,因为云层对星体观测常常会带来干扰,实际观测到的天体大小往往有误差,激光可帮助科学家观测到星体图形。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器装置在美国加州,一共有192条能发出最强激光的线路,这些光统统聚焦到一个20-30微米的靶上,能因此产生十分巨大的能量,甚至模拟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相似的条件。沈元壤说,这种强大的能量可以把靶里的东西密度增加100倍,普通条件下由电子键互相连结的原子们,在这样的密度下原子核已经粘连在一起,现有的物理学原理将被统统颠覆。
对中国科研的帮助
1978年,沈元壤教授应邀来物理所作为期3个月的访问。杨国桢时任激光实验室副主任,在与沈元壤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还研究讨论了课题组应如何建立及其评估等有关问题。为了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在研究所的同意和支持下,由研究室和物理所有关领导共同提出了激光实验室课题调整的实施方案。其目标主要是克服研究课题分散、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探索建立研究课题包括开题、检查、结题等管理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
杨国桢清晰地记得,“文革”刚结束,沈元壤就回国访问中科院物理所,这一待就是3个月,其间,除了日常的学术交流外,沈元壤还作过系统的学术报告,如非线性光学进展,“他至少讲了10讲,听课的大多是我们所的研究人员和附近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包括北大、清华,我们把他的报告整理成了讲义。”
当时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过的科研人员都记得和沈元壤进行学术交流的情景。在激光室从事激光技术与激光光谱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冯宝华研究员回忆说:“他和我们的学术交流并不是浮在表面,而是真正地切入到了每一个细节。他每次回国总和每个研究组的科研人员进行座谈,从科研方向、规划甚至到实验的过程,非常仔细。他总能想出一些有意义的题目和我们交流。”
杨国桢表示:“当时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想要课题组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并借鉴了美国大学研究工作的管理办法。和沈元壤合作以后,我们就逐渐明晰了要把一个研究所搞上去应该怎么办,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好的研究所机制。虽然当时的改革因为编制等一些原因搁浅了,但我们当时制定的课题调整的实施方案为研究所后来的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