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华裔物理学家与中国的激光情结

  有一天“星球大战”爆发,人类运用激光炮无坚不摧?这可能不仅仅是科幻电影的场景。昨日,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沈元壤登上武汉大学珞珈讲坛做了关于“激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讲座。从1960年人类第一次“制造”出激光至今,这一奇妙的光已经在科研、军事、医疗、考古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沈元壤 (Y.RonShen)物理学家。美国国籍。1935年生于中国上海。1956年获台湾大学学士学位。1959年、1963年分别获美国史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1970年迄今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5)、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0),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0)。

沈元壤教授

  沈元壤教授在非线性光学方面,对等离子体的光学非线性、感应散射理论、非线性光学的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开辟了液晶非线性光学研究领域。

  在激光光谱和分子物理方面,与李远哲合作,对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多光子解离得到透彻的了解;与H.Walther小组合作,观察和分析了囚禁离子有序-无序跃迁,成为原子物理学近期的热点。

  在固体物理方面,发展了调制光谱方法,使测定固体能带更为精确。发明了一种倍频-和频方法用于研究表面和界面,开辟了表面科学的诸多新领域。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激光与普通的光有什么区别?在准直性方面,它的发散角度小于0.01°。据了解,1962年,人类第一次使用激光照射38万公里外的月球,其光斑不到两公里。而如果用聚光效果很好,看似平行的探照灯光柱射向月球,按照其光斑直径将覆盖整个月球。激光还具有极强的能量。沈元壤介绍,某些激光的瞬间强度可以达到10的13次方瓦,比世界所有发电厂的发电总功率加起来还要高。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