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12年度激光行业十大焦点人物盘点(图)

        3、武汉锐科

  在美国,闫大鹏十年如一日,学技术,做研发,光纤激光器一行,他从不甚精通一路做到业内大牛。

  回国之前,他供职于实力雄厚的特种光纤及光纤激光器巨头Nufern1公司多年,正干得风生水起,却在巅峰时期抛弃高薪厚职归国,一切重新开始——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闫大鹏说,在他的心底,有个梦想早已埋藏多年。他要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国,为国家激光器的产业化尽一份力。

  51岁——闫大鹏刚刚踏过“知天命”的门槛,但他毅然决定回国,为梦转身。

谈起创业心得,“闫总”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机遇、伙伴、人才”

  从美国到武汉

  闫大鹏在美国是做光纤激光器的,而国内的激光器研究一直处在实验室阶段,长年依靠进口。那几年,闫大鹏得知自己在美国参与研发的产品被高价卖回国内,内心深受触动。他想到,“我有技术,为何不回国助力激光器产业发展,扭转国内受制外国技术封锁、价格垄断的困局呢?”2006年,闫大鹏随海外高端人才代表团到武汉参加“华创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寻找合作伙伴。

  当时,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也正在寻求一名领军人才。得知闫大鹏的到来,华工科技如获至宝,立刻向闫大鹏伸出橄榄枝。当天,华工科技的董事长马新强还在外出差,获知消息立即星夜驰回武汉,又追着闫大鹏的脚步,飞到了北京。一夜长谈之后,闫大鹏被马新强的真诚打动,当即拍板,要与华工科技展开合作。次年,闫大鹏便出资1000万现金入股,双方合作成立了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公司。

  这是业内广为流传的一段美谈,被称作现代版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但事实上,锐科并不是闫大鹏创办的第一个公司。早在2003年,闫大鹏还在美国的时候,他就有所尝试。但当年的小打小闹,并没有成气候。“那会儿我和三个同事每人拿出5万美元,在一个教堂的地下室办起了公司,也是做光纤激光器。”但创业毕竟不比供职企业,尤其是在激光器这一行。“我们这行太烧钱,原材料贵的很,20万美元根本玩不起来。”闫大鹏的初次创业,以经营一年之后宣告关闭结束。这个经历让闫大鹏意识到,依托有背景有资源的合作伙伴十分重要。“不要单干,要先找到合作单位,找到一个很好的平台。”闫大鹏说,“回到国内之后,华工科技是我第一个合作伙伴,它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平台。”作为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资金、人才等各方面都实力雄厚,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也正因为如此,2007年底,闫大鹏如期坐上了美国至武汉的飞机。

  当他孤身到达武汉时,惊喜地发现华工科技已为他配好光、机、电方面的技术团队,华工科技副总裁闵大勇亲自出马负责锐科激光的管理和营销。2007年4月,与华工科技公司合资在武汉东湖成立锐科激光,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千万元,华工科技持股50%。短短5年,锐科激光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光纤激光器供应商,闫大鹏也从一名埋头科研的学者,华丽转身为资产过亿的老总。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中国光纤激光崛起的新引擎!

  闫大鹏介绍说,2007年锐科激光创建以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国内激光成套设备集成制造商迫切希望国产光纤激光器问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公司依托智力密集的优势,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经过三度扩产,已经形成了10W到50W脉冲光纤激光器;100W到1000W以及更大功率的连续光纤激光器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具备年产2亿元人民币的生产规模,这些成果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光纤激光器领域的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迫使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下降50%。公司已经抢占国内30%的市场,今年首季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同比增长100%,延续公司多年业绩翻番的势头。如今,产品开始远销日本、韩国、印度、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近日还与华工科技共同研制出来4kW光纤激光器,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的企业。

  创业5年之久,谈起创业心得,“闫总”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机遇、伙伴、人才”。

  闫大鹏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一回国就赶上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好时机,对光纤激光器产业发展更是重视有加。国家亦将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项目,交由闫大鹏的公司来承担。“我觉得这是国家对锐科和我个人的认可。”闫大鹏这样说。

  而另一方面,闫大鹏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与华工科技这个合作伙伴密不可分,“我们拿到国家科技支撑的两个大项目都是华工科技出面申请的。虽然产品是由我们的团队来做,但是国家还是要看一下你的平台。”闫大鹏对华工科技心存感激。

  事实上,华工科技不仅是公司的合作商,还是产品用户。锐科刚起步的时候,产品完全由华工科技包销。闫大鹏深知,公司初创时期的产品存在不少瑕疵和不足,而华工科技通过使用给予的反馈意见,对于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闫大鹏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预计在五年内会成为‘中国的IPG2。”

  抓住了回国创业的好机遇,遇到华工科技这样的好伙伴,如今又有三江航天这样实力雄厚的后台支持,但更让闫大鹏庆幸的是,锐科人才济济,而这对于公司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自从闫大鹏和华工科技合作,徐进林、肖黎明等多位国际一流技术人才相继加盟华工科技,许多年轻的博士,为了能够学到最前沿的技术,参与研发,纷纷赶来武汉投奔闫大鹏。一时间,业内竟出现了“闫大鹏效应”。

  “爱动手”的闫教授

  “闫总”之外,闫大鹏的另一个身份是“闫教授”——他目前受聘于华中科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带了一个硕士和一个博士。

  实际上,在做产业、办企业之前,闫大鹏是个名副其实的教授。这得追溯到1985年,彼时,刚刚从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的闫大鹏由于表现优秀,得到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华东工程学院里,闫大鹏从来都是忙得不可开交,带着学生一起动手做项目,利用激光手段做各种测试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闫大鹏前后获得了四项发明专利,捧回了不少技术进步奖。也正因为如此,闫大鹏在36岁的时候就被华东工程学院“破格”提拔为教授。

  闫大鹏做测试、搞发明,都源于他爱动手的习惯。“动手能力很重要。”闫大鹏告诉记者,在莱特州立大学做研究员期间,他曾和一个公司合作申请到美国空军基地的项目。在此期间,他积极动手、不厌其烦地做测试,最终成功研制出可以穿透烟雾的“消防头盔”,当时《匹兹堡邮报》、《China Daily》等媒体都曾争相报道。

  但令闫教授困惑的是,在国内,这种动手能力时常没有用武之地。更无奈的是,国内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太重视基础理论,虽然基础理论研究也很重要,但是占用掉的时间过多,学生根本无暇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为此,现在的“闫教授”索性把课堂搬到了自己公司研发生产的一线,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激光器产品从研制到出产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亲自演练、实习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术。“锐科有高端的实验设备,学生亲自动手,接触最前沿的研究,才能有真才实学。”“到学期末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做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出来,做得成,课就是成功的,学习才有收获。”就是这样,闫大鹏亲手带出不少激光器领域的一流专业人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