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制导鹰击12曝光 或成航母杀手
(3) 中程反坦克导弹俄罗斯与欧洲部分业内人士认为, 对于中程反坦克导弹, “发射后不管”是一种昂贵的方案。因此, 其第三代中程反坦克导弹包括欧洲联合研制的中程“崔格特”、意大利的“马福”和西班牙的“托莱多”以及俄罗斯的“短号”都选用了激光驾束制导。
(4) 瑞典的RBS-70 防空导弹这是一种较早期发展的便携式近程防空导弹, 射程5 km, 射高3 km, 主要用于攻击低空飞机与直升机目标, 采用0.9 $m, 半导体激光器。
(5) 防空/反坦克多用途导弹美国、瑞士联合研制的“阿达茨”导弹, 射程8 000 m, 主要用于攻击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 也可攻击坦克等地面目标。在其弹道被动段采用激光驾束制导, 10.6μmCO2 气体激光器。
(6) 俄罗斯/乌克兰的坦克载炮射导弹[4] 前苏联的坦克炮发射的炮射导弹技术在世界上是独占鳌头的, 为T-55, T-62, T-72, T-80 等多种型号的主战坦克以及步兵战车研制装备了多种型号的炮射导弹。炮射导弹的出现, 大大增强了坦克的火力范围与射击精度, 并使大量陈旧的主战坦克具有了与敌人现代化坦克和武装直升机交战的能力。这些炮射导弹, 除最早的一种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外, 其他均采用激光驾束制导。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继承了其炮射导弹技术与装备, 乌克兰还在此基础上, 自行研制出“COMBAT”系列炮射导弹, 并在制导装置上与俄罗斯(前苏联)产品兼容。
(7) 俄罗斯“旋涡”空地导弹“旋涡”是俄罗斯为卡-52 武装直升机和苏-25 攻击机设计的一种超音速激光驾束制导空地导弹, 射程10 km。由于导弹超音速飞行, 所以可以大大弥补由于驾束制导而造成的载机暴露时间长的缺点。同时, 与传统的人在回路的半自动跟踪方式不同, “旋涡”系统采全自动跟踪方式,射手一旦锁定目标, 发射导弹后, 机载制导仪会自动跟踪目标并发射制导波束, 建立控制场, 引导导弹命中目标, 这一过程不需要射手干预, 因此俄罗斯人将其称为“另一类发射后不管”系统。
三、 激光指令制导
激光指令制导也属遥控制导, 其工作原理与一般的指令制导是一致的。导弹发射后, 由制导站跟踪目标, 并实时量测导弹相对瞄准线的偏差, 制导站根据偏差和选定的制导律, 形成控制指令, 通过激光波束编码传输到导弹上去, 控制导弹沿瞄准线飞行, 直至命中目标。
3.1 特点
激光指令制导具有视线指令制导的全部特点。控制指令形成在制导站, 因此可以采用较为复杂的算法, 而弹上制导系统可以较为简单, 一方面降低了导弹成本, 另一方面, 有利于提高制导精度; 采用激光指令, 较有线指令传输, 具有可靠性高、导弹飞行速度、机动性可以大大提高的优点, 较无线电指令传输, 具有方向性强、设备体积重量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3.2 关键技术
激光指令制导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制导技术, 其关键技术主要有: 激光指令的编码、发射与接收、解码;激光指令波束的调焦; 降低导弹发动机尾焰和烟雾、羽烟对指令传输的干扰等。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