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行业一周焦点:激光武器和激光科研
六、陈创天院士:中国非线性光学晶体“开拓者”
陈创天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主要靠三点:“第一,是国家的长期坚持,不急于求成。晶体材料的研究从未中断,一直延续下来。第二,是晶体材料领域的科学作风好,不功利。晶体材料是实用科学,以应用、拿得出有用的材料为目的,在这个领域很难弄虚作假。第三,是中国晶体界的团结合作。”
2004年,陈创天在访问母校浙江省宁波市奉化中学时,回忆起在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的日子,曾感慨地说:“搞科学,需要付出一辈子的心血。要达到科学研究的顶峰,就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甘心过清贫寂寞的生活,不要为金钱所诱惑,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努力创新。”于是,有记者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称为陈创天院士成功的金字口诀。
陈创天,材料科学专家。1937年2月18日生于浙江奉化斗门头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8年始,担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199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创天主要从事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提出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合作发现了β-BaB2O4(BBO)、LiB3O5(LBO)、KBe2BO3F2(KBBF)和K2Al2B2O7(KABO)等非线性光学晶体。与他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Nd:YVO4激光6倍频谐波光和Ti:Sapphire激光5倍频谐波光输出。
陈创天院士求学科研经历
1937年2月18日,陈创天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市大桥镇斗门头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陈创天告别就读的奉化中学,随着做会计师的父亲全家迁至辽宁省沈阳市,完成初中学业后,1954年考入重点中学沈阳二中读高中。
陈创天从小对数学有着特殊的爱好。进入沈阳二中后,最感兴趣的是数学、物理两门课。陈创天的物理老师在课上讲“以太”论时,曾说引力场是一种物质。通过这种物质,物体之间会产生引力。这种当时颇为新奇的观点让陈创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陈创天一辈子跟物理打上了交道。这位物理老师曾告诉陈创天,要解决引力场的机理问题,一定要学物理,特别是理论物理。这是陈创天决心报考北京大学物理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1956年8月,陈创天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在北大6年的求学阶段,陈创天遇到了很多好老师。黄昆教“固体物理”和“固体理论”,王竹溪教“热力学”和“统计物理”,郭敦仁教“特殊函数”,褚圣麟教“原子物理”,胡宁教“场论”。严格的基础教育、优良的师资、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和民主的学风,使陈创天受到世界一流的训练,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1962年,陈创天大学毕业。北大物理系把陈创天推荐给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卢嘉锡院士,前往中国科学院设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卢嘉锡的指导下,陈创天又开始了3年化学方面的学习,自学了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群表示理论等等,在理论化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经过慎重考虑,陈创天选择非线性光学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并得到卢嘉锡的支持。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陈创天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花费1年多时间完成了理论推导工作,又用1年的时间通过手摇计算机进行计算,首先算出了钛酸钡晶体的非线性系数,后来又算出其他一些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
1968年,陈创天提出,非线性光学效应是一种局域化的效应,是组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阴离子基团的微观倍频系数的几何迭加,阴离子基团的微观倍频系数可以通过阴离子基团的局域化、量子化学轨道波函数,通过二级微扰理论算出来。这就是国际上著名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
详细请点击:陈创天院士:中国非线性光学晶体“开拓者”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