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院士及其科研成果系列报道一
3、掺铒光纤放大器
使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不同参数的掺铒光纤,建立了光纤放大实验装置,分别以氩离子激光器(波长514.5nm)和YAG倍频激光器(波长532.0nm)为泵浦源,对不同掺杂浓度、不同光纤长度、不同光信号功率以及不同泵浦光功率等进行了光纤放大实验,获得了光放大结果,其最大增益分别达到16.5dB(514.5nm)和29.5dB(532.0nm)。由实验作出的G-P曲线,得出掺铒光纤光放大的激光国值均在4-5mW范围内。实验中泵浦光和信号光纤耦合效率均在8-10%范围内。
4、相位共轭技术在补偿光纤通信中脉冲展宽的方法研究
该成果采用相位共轭技术补偿由于色散效应而引起的脉冲展宽,从而提高光讯号在光纤中传输的保真度。分析了光脉冲在色散光纤中的传播特性,从常规非线性四波耦合方程出发,分别分析了连续和脉冲为泵源的相位共轭器及其有关特性,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相位共轭波在色散光纤中传播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补偿,使光脉冲不失真的原理。建立了四波混频实验装置,并在该装置上以染料为非线性介质进行了有关共轭波特性方面的实验,以及进行了光纤色散补偿的光脉冲传输实验。
三、马祖光院士
马祖光(1928.4.11-2003.7.15),光电子技术专家。出生于北京。
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激光介质光谱、新型可调谐激光和非线性光学及应用研究。在二聚物准分子、固态三原子准分子、四原子分子准分子、真空紫外波段离子准分子等体系上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实现激光振荡十项,观察到新荧光谱区十七个,新非线性光学过程七个。对光电子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中包括用于水下通信的紧凑型可调谐硫分子S2蓝绿激光器、高信噪比超窄带滤光技术、利用非线性效应改善光束质量、用位相共轭技术进行强激光传输畸变补偿、相位共轭自动跟踪飞行靶、外激光场中粒子间近共振能量转移等方面。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论著:
1、钠色散光学滤波器的理论分析
概括了Na-FADOF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编译计算了Na-FADOF的透射谱,计算了系统参数对透射率的影响;并与已发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与实验符合较好的结果。给出的理论计算带宽0.002 nm,最大透射率100%。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