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8.1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火热报名中>>
中国激光院士及其科研成果系列报道四
二、沙国河
物理化学家1934年5月7日生于四川成都。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激光化学、分子动态学及化学激光研究。20世纪60年代从事硼烷合成、气相爆震波及高温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我国首台化学激波管。70年代研制成功微波吸收材料,满足了国防急需研制成功连续波和脉冲氟化氢化学激光器,进行了激光与靶面作用研究,给出了激光支持爆轰波传播及等离子体屏蔽的清晰物理图像,为我国强激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80年代以来,在激光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基础研究中,发展了激光双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技术,研究了分子激发态碰撞传能的机制、倾向规则及取向变化规律。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观察到分子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主要学术论著:
1、870nm单重态氧化学激光一维预混模型
本文应用40多个动力学过程,对亚音速纵向流和超音速横向流两种技术方案进行了一维预混模型的动力学模拟计算,探讨了小信号增益和化学效率随温度,工作物质配比的变化关系,得出了激光器的最佳工作条件.
2、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 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
考虑一级含时波恩近似和长程相互作用势, Sun提出了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模型.在静态池中CO A1Π~ e 3Σ-和He碰撞的实验已经成功模拟.为了从实验中直接获得碰撞速度和干涉角的关系, Sha提出了利用分子束和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的实验.作为理论研究干涉角和碰撞速度的关系,计算了不同速度下的干涉角,同时获得了变化的趋势.对在分子束条件下(通过控制碰撞速度来控制干涉角)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3、离子成像实验图像处理引入的近似及修正
针对传统离子成像实验中使用的图像分析算法中引入的近似,结合标准的离子成像装置模型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所得到的三维剖面分布的精确度.利用这一方法重新计算了碘原子在278.50 nm处(2+1)REMPI产生的光电子的平动能分布,指出其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离子态(3P0,3P1)跃迁,同时得到了达3.9%的相对能量分辨率.
4、紫外波段CH2I2分子的光解离动力学研究
利用离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CH2I2分子在277-305nm范围内若干波长处的光解离动力学.通过同一束激光经(2+1)共振多光子电离(REMPI)过程探测光解碎片I(2P3/2)和I·(2P1/2),得到了不同激发波长处的离子速度分布图像,从而获得CH2I2光解产物的能量分配和角分布.实验发现,碎片CH2I自由基有很高的内能激发,约占总可资用能的80%,该能量分配可以较好地用冲击模型来解释.实验还发现,产物I(2P3/2)和I·(2P1/2)具有很不相同的平动能分布,结合所得到的碎片能量分配和角分布,我们对碎片I(2P3/2)和I·(2P1/2)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CH2I2分子电子激发态的绝热和非绝热解离决定了碎片的平动能分布.
......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锐科激光《锐见·前沿》系列前沿激光应用工艺分享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度光电·引领光束质量分析应用全新浪潮【免费下载白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