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考察中科院鼓励科技创新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科研成果:
1990年以来获国家和中科院科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有关的奖项: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获1989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实验束的研制”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谱仪t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获199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北京谱仪Ds物理的研究”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3W1永磁扭摆磁铁”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J/ψ粒子共振参数的精确测量”获199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同步辐射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率计装置及其应用”获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新安全连锁系统”获199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ψ(2S)衰变及次生粲夸克偶数物理的实验研究”获200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XAFS实验装置及其应用”获200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北京谱仪上J/ψ衰变物理的实验研究”获200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完成的2-5GeV能区的R值测量”获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5GeV能区正负电子对撞强子反应截面的精确测量”获2003年中国科学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
神光装置项目简介:
人类的能源从根本上说来自核聚变反应,即发生在太阳上的“轻核聚变”。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实现了不可控的热核反应,即氢弹爆炸。要获得取之不尽的新能源,必须使这一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持续地进行。为实现这一理想,科学家们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磁约束聚变”的研究。另一条技术路线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它的基本原理是把强大的激光束聚焦到热核材料制成的微型靶丸上,在瞬间产生极高的高温和极大的压力,被高度压缩的稠密等离子体在扩散之前,即完成全部核反应,这就是“惯性约束聚变”(ICF)。一些国家的实验室已经在这类激光装置上作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美国、法国等已着手建造更大规模的巨型激光器,期望实现激光热核“点火”。
神光II装置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当前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高性能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它在规模上处于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同类装置的第四位,2000年运行以来性能稳定,光束质量及运行输出指标要求已与当今国际高水平的大型激光驱动器光束输出质量水平相当,具备了高水平运行的综合技术能力。该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重大成果,其中惯性约束聚变直接驱动打靶,获得单发4×109中子,是国际同类装置获中子产额的最好水平,为我国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神光Ⅱ为我国惯性约束聚变、X光激光、材料在极高压状态下的参数测量等前沿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不可替代实验手段,是该领域的重要实验平台。
它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大型强激光和激光核聚变研究跨上一个新台阶,跻身于世界前五强,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超强超短激光技术,是在1000万亿分之几秒的超短瞬间,产生相当于全世界电网数倍功率的超强激光,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激光技术伴随着现代科学发展产生的一项尖端高新技术。这项高新技术,可以揭示物质和化学反应过程中快速演变的科学奥秘,同时也可以模拟出只有在天体或核爆炸过程中才可能有的高压、高温、高密度的极端物理条件。更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是,开拓了激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理论、新方法,开创了强场物理这一新的物理学发展方向,直接推动了激光与生命科学、材料学、信息科学等前沿交叉领域的学科发展。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推荐专题
-
10 光学膜市场蓬勃发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