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大筑巢引海归精英 真诚和效率打动王璞
形容众多的人物聚集在一起,出自《荆钗记·春科》。三年来,在北京市海外学人中心的支持下,北京工业大学通过北京“海聚工程”引进45名海外学者,居北京市属高校首位。
2010年,尚在美国的汪夏燕动了归国的念头。查阅信息时,她看到了北京“海聚工程”的介绍。海外学者入选海聚工程,需要通过自荐或学校推荐的方式。因曾在北京工业大学进行过学术交流,汪夏燕给北工大人事处打了电话,表明归国工作的意愿。北工大赶在截止日期前,帮汪夏燕准备并递交了申报材料。汪夏燕顺利入选第二批“海聚工程”,同年她归国,与北工大签订了合同。
汪夏燕是北京工业大学“海聚工程”专家第一人。在“海聚工程”前,北工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几乎都是留学生,极少有成熟的学者。而现在,“海聚工程”为学校搭建了一个吸引国外高端人才的平台。
北工大激光工程研究院教授,“****”、“海聚工程”专家王璞说,归国之前,曾有别的高校想争取他,但北工大的真诚和效率最终打动了他。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北京市市属“211工程”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2011年,国家学位办和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工业大学试办研究生院。
1958年的北京,其工业已经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市长的彭真同志进一步提出了 “高、精、尖”的北京工业建设总方针。以彭真、刘仁同志为代表的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艰巨的历史建设任务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很难实现。虽然当时的北京坐落着多所全国重点大学,但就北京市而言却分配不到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为了实现北京工业的飞跃、推进工业建设的发展,市委决心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万人规模的工业大学,为北京市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这就是筹划中的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在筹建过程中得到了当时的北京市委领导彭真、刘仁、宋硕、韩伯平等同志的关怀与支持,他们不但组织领导,而且亲自指挥推动工作,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校的筹建融入了他们的汗水与心血,北京工业大学的成长道路上更留下了他们深深的历史足迹。
1959年,北京市委决定成立北京工业大学,同时还传达了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同志对北京工业大学发展的初步设想:要把北工大办成国内一流、规模达两万人的高等学校,并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出一所比莫斯科大学更为宏伟的学校大楼。1961年1月,北京市委任命李晨同志担任北工大党委书记兼校长,并调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教务长樊恭烋,到北工大任教务处长。1960年北京工业大学正式成立(北京工业大学校名伊始并沿用至今),当年设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5个系。1961年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转入北工大后,增设土建系。数理系于1961下半年停止招生进行调整,1965年恢复数理系。“文化大革命”期间,1971年有机械、电机、无线电、土建4个系招生,原化工系停办。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并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区牛街南横西街该校校址设北工大预科,后改称新生部。新生部于1986年撤销。
北工大激光工程研究院由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中德激光技术中心和北京市激光技术实验室组成是我国先进的激光现代制造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以科研及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培养为主要任务。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和光学二级学科,理学博士学位授予以及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光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在读博士生、硕士生150余名,承担着一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973”、“863”计划、国家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在内的重大项目。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