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去年6517亿今年8500亿:武汉光谷增长的两大引擎

2014-01-17 08:57
来源: 激光网

  面对波诡云谲的经济形势,依托自主创新,2013年,光谷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去年,光谷企业总收入达到6517亿元,增长30.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14家国家高新区中,东湖高新区跃居“榜眼”,创新能力排名第二。

  新的一年,光谷给自己定下的两个新目标是:企业总收入将力争达到8500亿元,成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回顾2013年光谷取得不俗成绩,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关键词一:产业创新

  作为东湖高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去年,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其中,光电子器件及激光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

  同为国家级试点,光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也可圈可点,仅去年就有12个项目建成投产,行业总收入达到500亿元。

  “创新是光谷的传家宝。”在现场,武汉市委常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表示,光谷已明确12个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今年,财政预算的70%将用于产业创新”。

  据介绍,仅去年一年,光谷专利申请就超过1.2万件,占武汉的半壁江山,其中,300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光谷高科技企业数量已进入第一方阵。”武汉市政协副主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介绍称,去年,光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1家,“增长数量是五年来最多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整个东湖高新区去年新注册企业数量达到3900多家,也就是是说,光谷平均每个工作日就出现15家新公司。

  不断加快创新驱动,使得以光谷为核心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总收入年年迈上新台阶。

  “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1013年7月21日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展示中心考察时的讲话

  ■“光谷,光剩骨头”、“光谷,光着屁股”。10多年前,不少人这样调侃新生的武汉·中国光谷。如今,光谷已和黄鹤楼、长江大桥一样,成为武汉的标志。

  ■光谷地理上并无“谷”,而是1991年成立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01年,光谷成为中国第一个光电信息产业基地;2006年,光谷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的六大高新区之一;2009年,继中关村之后,光谷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

  ■自主创新是光谷的灵魂。从原始面积仅2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一跃成为武汉经济的腾飞之翼、中国科技产业的追“光”之谷。

  光谷2.37万家企业,80%都是利用本地创新成果转化的企业。

  2013年7月,科技部发布《关于认定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通知》,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此次全国共有10个产业集群入选。利用本地创新科研成果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是光谷对全国的贡献。

  去年,光谷新成立9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增3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区、获批武汉国家激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保险试点进展顺利。

  2013年6月下旬,东湖高新区正式启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在激光加工、光纤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提出国际标准提案,建立“光谷标准”,掌握高新产业发展话语权。

  华工激光全球首创全自动化数控激光切管生产线、武汉新芯研制出世界最快45纳米闪存、精伦电子推出全球首款语音操纵智能电视盒、全真光电改写我国显示产业“缺芯少屏”历史、经纬视通研制出国内首个360度全景摄像机。这些只是在创新成果上“光谷贡献”的一小部分。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工委书记胡立山介绍说,“光谷是创新的理想之地”,在2012年,光谷申请专利7198件,平均每天20件,其中发明专利3253件,平均每天10件;注册企业已达2万多家,每年以注册企业2000家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一季度新注册企业800多家,平均每天注册企业9家。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