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宏:3D打印专利权一半在陕西
2、西安交通大学
卢秉恒表示,目前打印材料多为光敏树脂、金属粉末,应用范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工艺装备、材料研究、工程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未来国内3D打印的研究突破方向包括材料和应用领域两大部分,材料创新研究方面将涉足高介电陶瓷等超颖材料,应用领域将主攻航空航天制造、活性器官再造等。未来或将打破“先制材料后成型”的传统研究思路,制造出碳化硅复合材料零件,乃至研究使用高介电陶瓷等超颖材料。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包括大飞机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所需构件普遍具有高性能、难加工、复杂等特点,这恰恰是3D打印技术最大的优势。”卢秉恒表示。
但卢秉恒同时坦言,任何技术都有自己的技术定位,都不是万能的。目前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于产品研发,适用场合仍较窄,如更适合单件小批复杂零件;难加工、难变形材料;快速响应、不计成本等场合。制造成本过高、效率低以及制造精度尚不能令人满意、工艺与装备研发不充分等原因也造成3D打印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应用。
卢秉恒认为,对于3D打印技术需要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规划基础研究、产业化、工程应用的发展路线,从而使其真正产业化。制定3D打印件强度标准、打印材料拓展、提高制造精度等,都是业界目前最希望突破的技术瓶颈。
同时,还需构筑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关键元器件、装备技术集成、成型材料制备、控制软件、云端CAD及增材制造工艺以及针对各领域的应用技术与服务领域。
尽管3D打印向世人展现出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卢秉恒却坚持认为传统技术仍有强劲生命力。增材制造(即3D打印)应该与传统技术优选、集成,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3、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是国内首个军用**科研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依托单位,是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的依托单位,地处西安、宝鸡、商洛三地七区。研究院现有资产总值53.09亿元,仪器设备3000多台套,2011年实现综合收入45.5亿元,正式职工2596人,其中科技人员近千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高工200多人,博士、硕士300余名。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由具有较强综合科技实力的国家级重点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若干产业化公司组成的大型科技集团,形成了基础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并举的发展模式。已经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材料研究领域,共获得1100余项科研成果奖和616项专有和专利技术。同时,研究院加强成果转化及工程化工作,共开发试制新产品10000多项,拥有工程化研究中心和多项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还十分注重科技产业化进程,发起组建了10多个控股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
在国内外学术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钛协会、国际低温材料委员会、国际普兰西难熔金属协会、国际材联、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10多个国内外学术组织的团体会员、理事或委员单位。与美、日、德、法、俄、奥地利、波兰等国家有多项常年政府间合作与交流项目。
4、西安光机所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西安光机所)创建于1962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研究所之一。经过五十年的创新历程,已发展成为一个以战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推荐专题
-
10 研究人员开发银纳米激光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