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粉末
-
激光熔覆新技术—激光器采购成本降30%,粉末利用率95%
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冶金行业、煤炭行业、石油化工行业、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模具行业、五金工具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去五年间,激光熔覆市场蓬勃发展,2023年我国激光熔覆设备产量较2019年几乎翻倍
-
单笔65GW!海目星激光烧结设备再中标某光伏头部客户
近日,海目星获得某光伏头部客户单笔65GW的中标通知。据悉,自今年海目星LAS激光快速辅助烧结设备推出以来,频频获得光伏客户订单,并助力客户稳定量产,产线提效0.3%以上。此前9月,海目星首批激光辅助快速烧结设备成功出货光伏头部客户
-
海目星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42%!首批激光辅助快速烧结设备出货头部客户
10月30日,海目星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61亿元,同比增长4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41.6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2.15亿元,同比增长3.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1.02%
-
帝尔激光自研激光诱导烧结技术 LIF设备订单产能突破100GW
近日,帝尔激光收到来自多个头部客户的激光诱导烧结(LIF)设备量产订单和中标确认,累计产能已经突破100GW。
-
华曙高科科创板上市 掌握选区激光熔融与选区激光烧结工艺
4月17日,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曙高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鸣锣上市,是今年湖南省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华曙高科发行价定为26.66元/股,发行市盈率高达154.83倍,募资总额达11.05亿元
华曙高科增材制造选区激光熔融 2023-04-18 -
利用可变光束模式技术,通快新项目优化激光粉末床熔融加工
近日,英国焊接研究所(TWI)宣布已与通快英国公司(Trumpf UK)共同开展一个新资助的项目,双方将合作使用可变光束模式技术来研究和优化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的加工条件。
-
国外研发出新型激光粉末床融合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大大提升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通过激光粉末床融合技术制造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卓越的拉伸超弹性。LLNL则提出了一种利用表面声波(SAW)的诊断方法,可揭示激光粉末床熔合金属3D打印中的微小表面和亚表面缺陷。
-
Civan Lasers合作Smart Move,提供全新焊接与激光粉末床熔融方案
Civan Lasers近日宣布与Smart Move合作,前者的动态光束激光技术将与后者的激光扫描头相结合,可以在复杂的几何结构中实现不对称的光束形状,开拓以往不可能的应用。
-
美研究团队基于激光床粉末熔化,3D打印出无缺陷的优质零部件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使用金属合金激光床粉熔合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出均匀、无缺陷的零件。他们系统地研究了合金成分对显微组织的印刷性和凝固性的影响,以更好地了解合金成分、工艺变量和热力学如何影响增材制造的零件。
-
哥伦比亚大学研发出新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大大推进增材制造技术发展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增材制造工艺之一,它是一种利用激光将粉末材料加热到微米级的颗粒融合在一起形成固体的工艺。到目前为止,SLS技术一直局限于一次只能打印一种材料。为了能够利用SL
选择性激光烧结 2020-08-05 -
加码塑料!EOS将在TCT 2020亚洲展推出一氧化碳激光烧结技术(FDR)
“EOS在全球范围内售出的机型塑料设备和金属设备的销售额基本上是50%对50%,而在国内金属设备卖的更多,我们相信未来塑料类型设备在国内会有大幅的增长机会。” EOS新任亚太区运营副总裁郭志康(Marcel Vorburger)先生谈及EOS中国的未来发展说到
-
选区激光烧结MWCNT/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等增材制造技术为创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方法。使用复合材料粉末的选区激光烧结部件可具有较好的机械,电气和热性能。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碳纳米管(CNT)复合粉末的方法,并将其用于SLS工艺
-
弗劳恩霍夫研发低成本3D打印钢粉末,成本比气雾化降低90%
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技术研究所和先进材料IFAM,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铁粉,并且已经成功进行了加工测试。据悉,采用新方法生产的铁粉价格,成本仅为气雾化工艺成本的10%左右。一旦批量生产,就解决了金属增材制造中材料的成本问题之一,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3D打印 2019-07-17 -
研究人员用选区激光烧结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们采用化学吸附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涂覆PA12及TPU复合粉末,采用选区激光烧结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较好强度、延伸率的复合材料。
-
创想三维:英国研究人员在激光粉末床融合中研究粒子动力学
在激光粉末床融合中的流体和粒子动力学中,研究人员通过检查激光床和粉床相互作用,创建了单线和岛扫描期间去除粉末区域的图像。
-
DyeMansion推出SLS激光烧结打印成品后处理上色解决方案
在2019年TCT亚洲展上,自动化后处理提供商DyeMansion为SLS 3D打印部件提供完整的RAL光谱后处理彩色上色解决方案。
-
上海交大&盈普三维&黑焰医疗-共建医用激光烧结3D打印联合研发中心
2019年2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医工学院、盈普三维和黑焰医疗共同发布“共建医用激光烧结3D打印联合研发中心”战略合作计划,并于“2019TCT | SLS、SLA技术创新研讨会暨盈普2019新品发布”会议中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华曙高科重磅发布Flight高分子光纤激光烧结技术
工业级3D打印领航企业华曙高科正式发布“Flight™高分子光纤激光烧结技术”,成为本届TCT亚洲展上一大亮点。
-
美国Additec激光金属沉积(LMD)技术:金属粉末和线材同时使用
激光金属沉积(LMD)是一种焊接工艺,将材料引入由高功率激光产生的熔池中焊接成型,LMD属于定向能量沉积(DED)工艺的范围。
-
吉凯恩粉末冶金公司与EOS建立技术合作 以实现金属3D打印工业化
金属粉末行业内以创新著称的领先的材料与部件制造商吉凯恩粉末冶金公司(GKN Powder Metallurgy)15日宣布与全球领先的工业级金属和聚合物3D打印技术提供商EOS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东林团队研发桌面型全功能激光烧结3D打印机 填补市场空白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郭艳玲带领团队,通过科研“点石成金”,将木粉、竹粉、果壳、秸秆、稻壳等农林废弃物与树脂材料按比例混合加工成3D打印原料,把这些“废物”变成宝贝,被称为“第四类”激光烧结耗材。
-
四激光、四振镜、全球最大台面陶瓷激光烧结3D打印机在中国下线
2018年8月30日,南极熊获悉,华科三维宣布日前已经组装调试完成全球最大台面的陶瓷激光烧结增材制造装备。
-
雷尼绍推出激光粉末床熔融3D打印系统工艺监控软件
英国3D打印公司Renishaw(雷尼绍)近日发布了一款名为InfiniAM Spectral的软件,这是一种用于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3D打印系统的工艺监控软件。
-
研发多材料激光烧结3D打印机 Aerosint第二轮融资660万元
比利时3D打印公司Aerosint宣布已完成融资85万欧元(约660万人民币)的融资。
-
英国公司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造无人机传感器
FT Technologies是一家专门从事超声波风速传感器开发和生产的英国公司,2018年6月12日,该公司推出了首款无人机专用3D打印设备。
-
华曙高科发布三款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的高分子材料
3D打印材料是3D打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也是根本保证,开发性能优异的3D打印材料是推动3D打印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
《黑豹》中的3D打印黑科技:激光烧结
激光烧结是一种3D打印技术,可通过激光将粉末颗粒熔合起来。第一层烧结完成之后,再进行第二层加工,以此类推,直到整个部件全部加工完成。
-
NASA与Optomec签署SBIR合同 开发自适应激光烧结系统
据悉,美国金属增材制造系统供应商Optomec日前宣布,已获得NASA授予的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合同,进一步开发自适应激光烧结系统(ALSS)。
-
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破解备件行业难题
奔驰卡车Benz拟采用最新的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打印工艺(一种3D打印方法)生产塑料零件,并作为客户服务及零部件部门标准化生产方法。预计2016年9月底,原装配件将通过3D打印机快速、经济及不定量地预定及供应。
-
高速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入选“百项重点新产品”推广目录
昨日,湖南省经信委发布2014年度全省工业领域“百项重点新产品”推广目录,山河智能的中大型液压混合动力节能挖掘机、华曙高科的高速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等100项新产品、新工艺获得重点推广。
-
核心技术“激光烧结”将解禁:3D打印希望与隐忧
跟随2014年而来的,是多领域、大规模的专利到期潮。1月,3D打印的核心技术“激光烧结”到期,国内3D打印或将获得飞跃发展....
-
解读3D打印技术即将解禁的核心专利——激光烧结技术
近日荷兰3D打印公司Shapeways的设计专家Duann Scott表示截止到2014年2月将有一批3D打印的关键专利到期,由此他预测届时这些当下市场中的高端打印技术将掀起一轮3D打印设备的大爆发。
-
透析第三次工业革命关键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
近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引发了世人对3D打印的强烈关注。
-
德国科学家开发激光烧结喷嘴检测新技术
德国夫琅和费激光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基于激光粉末气流定性和定量特性测试,该测试是在激光沉积焊接过程中进行,为史上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