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与发展进程
波尔早在研究氢原子时就关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受激吸收与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即粒子吸收一个光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自发辐射即高能级粒子不稳定,会自发跃迁到低能级,同时放出一个光子。爱因斯坦于1917年提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第三种方式:受激辐射。即高能级粒子在一个外来光子的诱导下会跃迁到低能级,同时释放一个与诱导光子完全相同的光子,也就是实现了光放大。受激辐射理论为激光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由此导出了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
受激辐射的发现表明,当一束光射向介质时,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它非但不会衰减,反而能诱导引发出新的光子,而且新的光子的频率、相位、偏振状态、传播方向等均与如射光束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光通过某种介质可以实现受激辐射的光放大。
由吸收与受激辐射的关系可得到粒子数反转、增益等概念。在一般的热平衡介质中,低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占据了绝对优势,故一般情况下,光通过介质不会被放大,要想实现光放大,就必须设法使粒子大部分跃迁到高能级上,并能在高能级上滞留足够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受激辐射必须大于受激吸收。当处于高能级的粒子多于低能级粒子时,称为粒子数反转(或粒子数布居反转),这是一种非平衡态,若仍用经典的玻尔兹曼平衡分布表达式,这种介质就必须用“负绝对温度”来描述了(因此有人通俗的将负温度说成比无穷大更高的温度)。
实现了粒子数反转的介质称为激活介质,光子在激活介质中传播,光强会随距离的增加指数增长。为了产生并维持介质的激活状态,就需要外界通过适当方式不断将低能级原子抽运到高能级(称为泵浦),比如:气体放电、闪光灯、化学反应、核能等(依靠加热是不可能的,可通俗的认为加热不可能将温度升高到比无穷大还高的温度)。
仅仅有了激活介质还不够,因为它会对所有方向的光都有放大作用,产生杂乱无章的输出。这就需要一个新的部件:光学谐振腔。一般它由一个全反射凹面镜和一个99%反射、1%透射的凹面镜组成,光在两面镜子间来回反射,并不断放大,只要谐振腔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产生稳定的激光。也就是说,激活介质与光学谐振腔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