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核聚变神器---神光装置
此次实验为期两周,分别进行了“单9路”和“9路+北四路”配合的共18发大能量实验,其中5发为实验设备调试。实验的打靶材料为CH和Al两种,输出能量在200J左右,时间延迟分别为0ps,30ps,100ps,300ps,460ps,500ps。实验中测到明显的等离子体。
本次合作由中韩两国科技部支持,旨在建立互访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培养激光聚变领域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并积累未来激光聚变能源新技术,推进激光聚变国际合作研究。
三、神光英雄
36年前,在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初创时期,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在评估它的发展规划时,就远见卓识地指出:“这是在地球上人造一个小太阳的大科学工程。”
“神光所至,石破天惊”。在托起神光Ⅱ这个“小太阳”的日子里,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会同全国数十家协作单位,历经坎坷,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开拓创新。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人为之奋斗。这里面,有早已年至耄耋的老院士,有肩负国家重大专项重任的研究人员,还有一群在科研一线支撑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普通”科研人员。
神光实验室现有在编科技人员中既有在高功率激光物理、激光工程和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等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三、四十年的国内一流专家,也有崭露头角的年轻学术带头人,已形成了专业比较配套、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技术研究梯队,可以承担高功率激光总体技术、高能激光总体技术、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先进激光单元技术、工程光学、光束控制技术、激光参数诊断技术、高效储能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与工艺、先进光学设计与仿真等领域的研究任务。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凝聚了一批追求卓越的科研英才,形成了一个奋发有为的集体,积淀了深厚的科研基础和攻关能力,发展成为我国高功率激光技术研究的核心团队之一。
联合实验室将在国家相关技术发展目标牵引下,开展激光聚变驱动器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突出基础性、前瞻性,注重与工程研制任务的紧密结合,努力取得原始性创新成果及工程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满足我国未来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1.神光系列装置的工程结构设计与研制小组于2009年7月,研究员2人、副研3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5人,技工2人朱健强、刘志刚、王聪瑜、庞向阳、高洁、汤更秀、樊全堂、郑留念、王利、浦亚弋、包蕾、桑娜、杭军、李鸣鸣、赵芳芳、杜李峰、毛楚生、曹频、邱在楦等。
该研究小组至今已在神光II、神光II第九路、神光III原型以及神光II升级项目中承担了大量的工程结构设计以及关键单元器件的研制,针对不同时期装置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持续性的结构与加工工艺研究,并不断采用新的技术以及工艺确保了装置水平及性能的不断提高,发表论文1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
2.神光Ⅱ研制项目主要完成人:林尊琪、范滇元、王世绩、朱健强、杨义、朱俭、刘凤翘、陈绍和、黄关龙、徐振华、沈丽青、朱宝强、彭增云、唐永兴、马伟新。装置研制期间发表相关科技论文共423篇,获得专利24项,培养硕士24人,博士21人,博士后3人。
每每谈起至今已高效运行10年、打靶4000余发、平均成功率达90%的神光Ⅱ装置,也许少有人能在第一时间想到这个为装置正常运转而精益求精,为“一切服务于科学实验”而昼夜加班的运行支撑团队。今天,我们从这个团队中选取了几位代表人物,与大家一起走近他们,认识并了解这个团队。
[邵平]
“精密装校的问题,让邵平考虑”——这是每两周的工程例会上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一句平淡的话,表现出的是神光运行团队对邵平同志的信任。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