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激光行业一周科技动态:新型激光器取代传统激光器

  2、世界独有 中国深紫外全固态光源有多神秘?

  紫外全固态激光源是指输出波长在200纳米以下的固体激光器,与同步辐射和气体放电光源等现有光源相比,具有高的光子流通量/密度、好的方向性和相干性。长期以来,深紫外波段(波长小于200纳米)一直缺乏实用化、精密化激光源,制约了深紫外波段科学仪器和前沿研究的发展。

  我国科学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经过20多年努力,日前在国际上首次生长出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并发明棱镜耦合技术,率先发展出实用化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国家。

  此后,我国科学家再接再厉,利用独创、独有的深紫外技术和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已成功研制出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深紫外激光发射电子显微镜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均为当今世界独有的科研利器,居深紫外领域国际领先地位,在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命、资环、地质等学科领域均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深紫外激光源对于现代科技发展非常重要,例如,193纳米光刻技术所需光源,纳米微加工技术,原子、离子的激光冷却技术,以及各种现代化仪器所需的深紫外激光源等。

  2012年诺贝尔奖发布时,中科院院士郭光灿曾表示,缺乏原创,是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的距离。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与世界科学发展的距离。

  “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重大原创成果和开创性工作还比较少;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大幅提升,但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还不够多。”郭光灿说。

  中科院各研究所所长在2013年的新年规划中,都进一步明确了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开展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的战略使命。

  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说,从中国科学院的角度看,在国家层面要发挥战略作用的话,意味着研究所的成果应该代表国家水平。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中央和社会各界对科技支撑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期望很高,产业界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尽快调整结构并实现利益最大化,农民也期待有更好的农业成果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我们目前的创新能力,以及知识创新工程实施十几年的积累,和这些期待仍有距离。”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周杰说。

  详情阅读:世界独有 中国深紫外全固态光源有多神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