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国家863计划 中国3D打印不平凡的产业化之路
产业将迎快速发展期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付永翀表示,3D打印技术入选863计划,特别是国家拨款经费支持产业的研究和发展,体现了国家对3D打印的重视程度。3D打印是一场制造技术的革命,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一环。3D打印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一个规模16.8亿美元的新兴产业,并以年均20%-30%的速度高速成长。
金融界资深分析师马小东认为,3D打印技术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巨大优势,其大举推广有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产业附加值比较低,国际出口市场的竞争力较低,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从中长期看,3D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国家的扶持,国内的3D打印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3D打印国产化之路
颜永年的遗憾是,1988年错过了芝加哥的一次工业展览会,没能亲睹胡尔推出的世界第一台的商用3D打印设备SLA250。同事带回来一张SLA250宣传页,已令他唏嘘不已。
与材料成型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颜永年,发现固有的知识被彻底颠覆,当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他,迫切想一睹这台机器的真容,无奈展览已经结束。
回国后,颜永年对3D打印念念不忘,相信这是未来制造业的重要趋势。他安排学生开始做分层软件的研究——进行3D打印时,必须先用分层软件将物件的数字三维模型进行均等切分,然后分层输出,分层打印。与此同时,颜永年发出很多封电子邮件,终于在1991年将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教授杰克?卡布雷(Jack keverian)邀请到清华大学讲学,随后又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传播“快速制造”的理念和技术。
中国3D打印研究的序幕由此拉开,像许多科研领域一样,大学和科研院所比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潮流更为敏感,因而最先启动: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以技术引进为主,迅速形成了国内“三校一企”的3D打印研究阵营。
这一格局也映射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普遍现象:原发性的创新缺失,仍处于以跟踪模仿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为主的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台3D打印设备价格100多万元,在清华任教的颜永年拿不出这笔钱。
在国内,启动像3D打印这样从零开始的技术研究难度很大,研究者必须给出充分的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论证,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否则,科技主管部门一般不会为之立项并给予相应经费。
由于项目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当时颜永年也没有说服学校领导,将3D打印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支持。而国内企业大部分还在忙于追赶传统制造业工艺和技术,亦难以顾及如此前沿的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课题组只好自己组建实验室。1992年,颜永年发动课题组,截流了原本可作奖金发放的经费,耗尽以前“科研收益的积蓄”,兴建了一座简易的3D打印实验室。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