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代表:多项激光技术自主创新

  激光测距仪和激光三维成像仪则将承担起帮月球车寻找“落脚点”的重任——当月球车离着陆点只有几十公里时,它们将及时打开,以小于1米的精度,实时测量降落高度,其研制难度超过了嫦娥一号上的激光高度计。

  2003年,时任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的欧阳自远院士找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提出研制激光高度计的要求。回想起当时情形,王建宇说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大功率激光上天,国内从来没做过!

  这除了要克服真空、失重、高压等困难,激光高度计还要能在200公里外,抓住月面反射回来的微弱激光信号,这就好比要不偏不倚地捕捉一大幅画面中的一个光点。同时,上天的设备就怕能量大,可高度计的激光器瞬时功率高达30兆瓦。在地面上,这个功率能把几米开外的铁板打得直冒火花。

  这一强一弱之间,包含着无数难题。经过三年多攻关,王建宇团队终于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与此同时,一支年轻的团队也逐步成长起来。此次随嫦娥三号上天的两个激光仪器就是由当年激光高度计团队带出来的年轻博士黄庚华领衔研制的。

  “‘嫦娥’远在距地平均距离38万公里的月球上,我们仍可以通过‘天眼’随时掌握它的一举一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科研人员说。为了嫦娥奔月,中国新增了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和佳木斯66米、喀什35米两个深空测控站。

  其中,核心技术100%自主研发、整机级国产化率100%的佳木斯站是中国首个深空测控站,也是亚洲口径最大、接收灵敏度最高、连续波发射功率最强和作用距离最远的天线。

  “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宣告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探测的能力。中国不是第一个具备这一能力的国家,但我们每一步都立足自主创新,每一步走得扎扎实实。”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说。

  嫦娥三号探测器奔月是1976年前苏联“月球24号”登月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探测器。中国人书写了人类探月的新历史。而在公元1076年一个明月高悬的秋夜,宋代大诗人苏轼把酒问青天时,一定不会想到937年后,中华民族把登月梦想变成了现实。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在43年前曾和战友一起把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如今年逾八旬的他又见证了“嫦娥”登月。他说:“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这是一个崇尚独立自主的民族用智慧和无畏叩问天宇的新高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