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央视携手光谷寻找创业榜样 OFweek激光网推荐“草根英雄”

  6、锐科激光:闫大鹏

  我国首台万瓦光纤激光器于2013年初研制成功,这一激光设备可以从绣花针粗细的光纤中释放出的足以焊接飞机、船舶的激光能量——这项激光功率合束技术,被美国视为万瓦激光器的核心机密。这标志着中国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制领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掌握此项尖端技术的国家。

  这一激光器由两位国家“****”专家闫大鹏率队,历时一年研发攻关,终于掌握该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担任锐科公司总工程师的闫大鹏说,虽然光纤激光器原理看似很简单,但高功率合束技术要做到既降低能量损耗,又保证光束质量,这在世界范围内长期以来都是一项技术难题。

  闫大鹏早年是美国做光纤激光器的,而国内的激光器研究一直处在实验室阶段,长年依靠进口。那几年,闫大鹏得知自己在美国参与研发的产品被高价卖回国内,内心深受触动。他想到,“我有技术,为何不回国助力激光器产业发展,扭转国内受制外国技术封锁、价格垄断的困局呢?”2006年,闫大鹏随海外高端人才代表团到武汉参加“华创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寻找合作伙伴。

  当时,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也正在寻求一名领军人才。得知闫大鹏的到来,华工科技如获至宝,立刻向闫大鹏伸出橄榄枝。当天,华工科技的董事长马新强还在外出差,获知消息立即星夜驰回武汉,又追着闫大鹏的脚步,飞到了北京。一夜长谈之后,闫大鹏被马新强的真诚打动,当即拍板,要与华工科技展开合作。次年,闫大鹏便出资1000万现金入股,双方合作成立了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公司。

  7、光谷科威晶:张熹微

  2006年,为了打破高功率激光器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垄断的局面,武汉团结激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斌和副董事长张熹微带队,与北美普瑞玛公司进行了一次艰难的谈判。最终达成协议,由团结激光与北美普瑞玛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武汉光谷科威晶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寄望于能引进、消化、吸收北美普瑞玛的激光器制造技术,在此基础上再创新,从而自主创造出高功率激光器的民族产品。

  公司成立不久,张熹微便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公司的产品销量始终提不上去;二是新产品市场开拓。“当时,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还没完成,采购渠道仍受到外方的制约,管理不规范,制造成本太高,缺乏竞争力。” 张熹微分析。

  2007年,该公司只卖出去6台激光器,而且没有生产能力,产品配件由北美普瑞玛公司生产,在国内组装后交付客户。张熹微现今还记得当时公司面临的困境:“每颗螺丝都从北美进口,高成本可想而知,根本就没有竞争力,而且公司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面对糟糕的业绩,外资方并没有太多耐心,提出撤资要求,希望尽可能地收回投资。

  要做世界一流的激光器,首先要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从2008年开始,该公司调整营销思路:采购渠道上,由完全依赖国外,到完全独立,直接跟国外的供货方对话;原材料上,从全部进口到部分进口,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当年底,其激光器销量达到了30台,度过了生存危机。此外,张熹微开始从管理制度上入手,重新完成了管理班子的搭建和员工队伍的建设,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人才筛选,全面打造好公司整体框架。

  走上正轨后,科威晶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目标。2008年,激光器的销量达到了30台;2009年销量达到62台;2010年,销量达121台;2012年,销量已达285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端大功率工业激光器专业生产基地。近几年的武汉光博会上,该公司陆续推出6KW、8KW和10KW系列产品,受到国内外关注。

  “10KW系列激光产品问世,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加工行业的激光应用,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张熹微介绍,激光器是激光加工产业链上游的核心产品,对下游激光加工制造装备及应用起决定性作用,地位类似于汽车的发动机。长期以来,国内大量高端激光焊接、切割设备配置的大功率激光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80%以上被德国、美国两国的4个厂家垄断。这一窘境现已被科威晶公司打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