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事激光、光学领域研究院士汇总【二】
王之江
物理学家。1930年11月21日生于浙江杭州,籍贯江苏常州。1952年毕业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物理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光学设计方面,发展了象差理论和象质评价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完成了大批光学系统设计(如照相物镜系统、平面光栅单色仪、长工作距反射显微镜、非球面特大视场目镜、105#大型电影经纬仪物镜等)在激光科学技术方面,领导研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并在技术和原理上有所创新。70年代领导完成了高能量、高亮度钕玻璃激光系统。在这项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理论、技术及工艺问题。关于某些激光重大应用对亮度要求的判断,使工作避免了盲目性,对于中国激光科学技术起了积极作用。倡议和具体领导了中国“七五”攻关中激光浓缩铀项目。对中国光信息处理和光计算起了倡导作用。
薛永祺
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1937年1月11日生于江苏张家港。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多光谱和成像光谱技术研究,为我国建立机载实用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先进的遥感手段,并推动了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先后研制成功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超光谱成像仪。在航空遥感器应用于水文、地质、考古、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开拓三维成像遥感新技术,提出将扫描光谱成像和激光扫描测距一体化,实现无地面控制点快速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和地学编码图像,特别适用于滩涂、沙漠、草原、岛屿等交通困难地域。
姚建铨
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江苏省无锡人,1939年1月29日出生于上海。1965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天津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年从事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研究,提出非线性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精确计算的理论及方法,得到国际学术界的确认。提出了激光谐振腔“类高斯分布理论”。发展了高转换效率下倍频理论及准连续泵浦倍频新方法。实现了输出功率34W的内腔倍频YAG激光器,并以此为光源,完成了激光三维扫描系统。首次采用准连续运转的绿光光源泵浦染料及钛宝石可调谐激光器。从而从理论到器件技术建立了一个新的“准连续泵浦激光调谐系统”的技术体系,为我国新型固体激光及调谐技术作出了贡献。
周炳琨
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专家。1936年3月2日生于四川成都。1956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4年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YAG激光器,实现了当时世界上效率最高(6.5%)、线宽最窄、频率最稳定的固体激光器。发明单片单模环形YAG微型激光器。主持开展了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研究,建成激光加热基座法单晶纤维材料生长设备,应用设备对各种纤维材料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主持开展了“单模窄线宽可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光纤环形腔与掺杂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研究”以及“光纤高温传感器”的研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阅读:中国从事激光、光学领域研究院士汇总【一】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