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打造高能激光武器反导无可厚非

        美国早在1983年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时,就曾梦想利用大功率激光束拦截敌方导弹。这些年来,美国始终无法解决如何产生大功率激光束和空气加热膨胀对激光的影响这两大难题。就目前而言,利用激光拦截导弹还不靠谱。为此,直至2011年底,美国国防部决定终止ABL机载激光器(Airborne Laser)研发项目。在此之前,该项目研发时间已经接近16年,总耗资超过50亿美元,并且进行了数次弹道导弹拦截试验,但是成功的试验演示却寥寥无几。

  列克星敦研究会的专家们说,对中国导弹防御建设的认识并不能仅仅基于猜想。中国反卫星试验和反弹道导弹试验,都与试验之前的能力与技术建设密切相关。与反卫星试验相似,透过试验之前的技术与战略文献,也能够预料到中国的反弹道导弹试验。一些美国媒体表示,在中国这些试验的技术文献的透明度,较西方认为的程度更高。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些关键差异。

  首先,2007年反卫星试验之前的技术文献通常会避免提及应用设备或预期意图。然而,这并不适用于中国弹道导弹防御研究。虽然反卫星和反弹道导弹领域的技术运用有大量重合之处,但在弹道导弹防御的背景下,对动能拦截的探讨,不会忽略该技术的最终用途。换句话说,相关报告集中在能力的应用,而不是简单而空洞的讨论技术问题。

  其次,中国国内对2007年反卫星试验和2010年、2013年反弹道导弹试验的反应截然不同。2007年反卫星试验后,中国的报纸期刊文献大都保持沉默,只是偶尔援引国外相关报道。相比之下,2010年和2013年反弹道导弹试验的分析报道则更加直接和深入。这涉及到导弹防御试验和反卫星试验的差异化,强调反导试验不会产生太空碎片。中国分析家还明确把这两次试验称为“陆基中段导弹拦截技术试验”,而不是如2007年反卫星试验之后所用的“卫星实验”等委婉说法。从更深的层面上来看,两次试验之间的弹道导弹防御相关文献甚至互有联系,赞美中国在反卫星试验后仅三年内就能够进行导弹防御试验。

路基中段反导拦截系统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不同于反卫星试验之后的报道,但对中国导弹防御试验的文字描述却与中国核试验报道有相似之处。中国专家以大致相同的措辞,强调这只是对外界压力和刺激的回应。在提到导弹防御试验的作用时,中国倾向于使用“回应”或“被动”的字眼。在描述北京进行的两次导弹防御试验时,中国官方和非官方消息均称试验是和平的,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这是中国一贯的立场和态度。一些中国分析家把这两次试验与中国战略态势联系在一起,称中国承诺不首先核武器,因此“应该”拥有导弹防御能力。

  第四,受反卫星试验的舆论影响,反卫星的后续行动和下一步措施的性质尚不明确。不过,中国进行导弹防御试验后,战略家们纷纷提及了这件事,科学家们则致力于迅速发展的相关技术。他们讨论部署时间表的细节、下个阶段如何将预警卫星涵盖进去,以及相比美国“爱国者”系统,中国导弹防御技术的先进性。甚至有人认为,这种导弹防御系统能使中国更早加入削减核武的谈判,通过减少对手所实施的“战略束缚”来增强安全感。所以,中国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使自身获得了影响力。

  除学者和战略家外,自2010年进行导弹防御试验以来,中国科学家也在从事类似的活动。目前,中国的《空军雷达学院学报》已经发表了有关天基预警系统、天基激光探测和导弹摧毁、光电攻击与防御以及有关天基导弹防御的计算机模拟的相关文献。第二炮兵部队也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性文章,涉及到弹道导弹攻击和防御技术研究。其中,有大量分析性文章表示支持发展相关技术和对策,包括发展动能拦截器和高能激光武器,以及考虑打造地区性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