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世界各国激光武器最新使用情况汇总:美国先进中国神秘

  美国反恐专家李维斯教授表示,一旦被恐怖分子用作袭击,无人机的危害程度很大:“假设有一架无人机突然撞入美国大型露天体育场的观众席,会立即引发恐慌,酿成踩踏惨剧。另外,恐怖分子可以随意在玩具店内购买遥控模型飞机,它很小,能挂爆炸物。目前美国军方对这类遥控飞机还没有完善的防范措施,很难用机枪瞄准它们,让F—16或地空导弹对付一个模型太难了。”

  为此,美国国防部已向本国和欧洲多家大军火商发出寻求可摧毁来袭小飞机的武器招标,其中包括激光武器

  事实上,德国人的“天空卫士”能够帮助美军解除对无人机的担忧,按照莱茵金属公司的设想,美国可以在一些重要建筑周围部署多套激光武器,打造一张激光防御网,专防遥控模型机。

  该武器如果安装到飞机上,还可以居高临下,对敌人实施“点杀”,例如,瞄准车内的恐怖分子将其击毙,或者攻击车胎,令车辆动弹不得而活捉车内的恐怖分子,在人口稠密地区或城市作战条件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平民伤亡,对敌人予以“点杀”。

        七、中国激光武器:神龙见首不见尾

        列克星敦研究会的专家们说,对中国导弹防御建设的认识并不能仅仅基于猜想。中国反卫星试验和反弹道导弹试验,都与试验之前的能力与技术建设密切相关。与反卫星试验相似,透过试验之前的技术与战略文献,也能够预料到中国的反弹道导弹试验。一些美国媒体表示,在中国这些试验的技术文献的透明度,较西方认为的程度更高。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些关键差异。

  首先,2007年反卫星试验之前的技术文献通常会避免提及应用设备或预期意图。然而,这并不适用于中国弹道导弹防御研究。虽然反卫星和反弹道导弹领域的技术运用有大量重合之处,但在弹道导弹防御的背景下,对动能拦截的探讨,不会忽略该技术的最终用途。换句话说,相关报告集中在能力的应用,而不是简单而空洞的讨论技术问题。

  其次,中国国内对2007年反卫星试验和2010年、2013年反弹道导弹试验的反应截然不同。2007年反卫星试验后,中国的报纸期刊文献大都保持沉默,只是偶尔援引国外相关报道。相比之下,2010年和2013年反弹道导弹试验的分析报道则更加直接和深入。这涉及到导弹防御试验和反卫星试验的差异化,强调反导试验不会产生太空碎片。中国分析家还明确把这两次试验称为“陆基中段导弹拦截技术试验”,而不是如2007年反卫星试验之后所用的“卫星实验”等委婉说法。从更深的层面上来看,两次试验之间的弹道导弹防御相关文献甚至互有联系,赞美中国在反卫星试验后仅三年内就能够进行导弹防御试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