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鲶鱼”,搅动全球激光雷达

2024-06-03 14:41
探客深科技
关注

图片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这场“肉搏战”中,激光雷达是不可避免的争议焦点。

作为纯视觉智驾路线的拥趸,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多次放话: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毫无意义。

但关于激光雷达到底有没有用,多数中国供应商和主机厂站在了马斯克的对立面。截至目前,激光雷达仍是大部分车企提升智驾水平的重要筹码。

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建,国产激光雷达厂商从中受益,并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中快速占领高地。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扮演起了“鲶鱼”角色,也引起全球市场的警惕。

今年年初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一份清单中,在美上市的中国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被列入其"中国涉军企业"清单。

虽然被列入清单的企业不会被立即禁止在美国开展业务,但可能会对企业声誉“造成打击”,并意味着美政府向美国实体和公司发出严重警告,与清单上的中企开展业务具有所谓“风险”。

禾赛科技当即回应,该决定错误且缺乏任何依据,并在日前正式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拥有话语权的禾赛科技,选择向不公正待遇说不,“硬钢”美国国防部。

一位从事激光雷达产业多年的观察人士向「探客出行」透露,国内外激光雷达企业在技术路线上不尽相同,但国内领先的几家厂商手中都有相当的技术优势,这已经引起了国外厂商的警惕。

诚然,中国所培育的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目标。激光雷达厂商们也早已过了蒙眼狂奔的时代,更坚定,也更具方向感。

北醒光子市场总监刘毅梵在接受「探客出行」采访时表示,现在仍处于战场的早期,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把产品做好,通过产品去体现安全的价值,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反哺整个行业,体现激光雷达的真正价值。要先把正向循环做起来。这个循环就是通过好的产品形成好的体验,再通过好的体验形成被认可的价值从而让消费者产生依赖,用这个逻辑把本身拥有的价值链运转起来,这才是关键所在。”刘毅梵表示。

1、中国企业的压迫感

5月13日,因不满被美国列入所谓“中国涉军企业”清单,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正式起诉美国国防部。

该事件可以追溯至年初。1月31日,美国国防部根据《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第1260H章节的法定要求,公布了更新版的在美国直接或间接运营的“中国军事公司”,更新版中,共有73家中国企业被列入1260H清单。禾赛科技就位列其中。

据界面新闻报道,虽然该清单并无具体制裁措施,但有美国媒体解读,相关法案将禁止美国防部未来几年与任何被指定的公司签订合同,同时会对中国公司构成重大声誉风险,还可能给美国财政部施加压力以制裁这些企业。

如媒体预测,该消息一经公布,禾赛科技股价在1月31日下跌7.31%,2月1日下跌31.05%。

禾赛科技在5月13日递交给华盛顿联邦法院的起诉书中称,被美国国防部列入所谓的“1260H清单”导致该公司“声誉受损,股价大幅下跌,损失商机”,并使其在美国建厂的计划搁置,禾赛科技敦促法院裁定美国国防部将其从相关清单中移除,或者宣布该清单违宪。

图片

有分析人士表示,进入美国“黑名单”,也是对禾赛实力的认可。毕竟核心技术竞争力,才是美国过往发起多起制裁的原因。

该分析人士表示,如今的激光雷达市场呈现翻倍增长的态势,全行业出货量增长的同时,价格降低也在同步进行。“美国企业的劣势就在于降本。无法跟上中国企业的降价速度,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就注定被中国企业抢走。”

可以说,外国企业已经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激光雷达企业的压迫感。

据天风证券数据,2020年,在全球ADAS(高级辅助驾驶)激光雷达市场中,仍由全球零部件巨头法雷奥主导;2021年,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开始崭露头角,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企业开始进入到榜单内,但法雷奥仍然占据75%的份额。

而到了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成果开始展现。

Yole Intelligence发布的《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与技术报告》显示, 2022年,随着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快速崛起,ADAS功能量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激光雷达在乘用车及L4自动驾驶领域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5%,达3.17亿美元。市场份排名也出现了较大变化,禾赛科技迅速登顶,占据约47%的市场份额,之后分别为图达通、法雷奥、速腾聚创、览沃、Waymo、Ouster。

在日前两家国内头部激光雷达厂商的财报中,国产激光雷达出货量增速迅猛。财报显示,禾赛今年一季度出货量为5.9万颗,同比增长69.7%;今年在港股成功上市的国产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一季度出货量更是高达12万颗,同比大增457%。

2、价格跳水

相比于全球市场的聚焦,中国激光雷达厂商更关注于中国市场的成长。

谈及对于中国激光雷达产业的崛起,刘毅梵的第一感受便是渗透率的突破。

“激光雷达在汽车市场的渗透速度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刘毅梵坦言,2022年,整个行业激光雷达的渗透率在1%左右。在他的概念中,2023年激光雷达的渗透率或保持在1%左右,但实际上市场的实际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

渗透率的提升,足见市场对于激光雷达的接受度。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2024年激光雷达的上车量或将突破97.59万辆,2025年将突破175万辆。并且其预计在2024年,激光雷达在15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的搭载率将达到16.04%。

另一家激光雷达初创公司探维科技COO沈罗丰也向「探客出行」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沈罗丰表示,在智能化的驱使下,激光雷达产业也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近几年,车企无论是在推出新车还是改款车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去强化智能驾驶属性,而激光雷达作为一个关键传感器,其作用不言而喻。”

图片

在沈罗丰看来,无论是车企还是终端消费者层面,激光雷达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刘毅梵同样认为,今年的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展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今年市场整体价格的下降,让激光雷达的技术红利可以进一步扩散,也会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激光雷达。”

速腾聚创在财报中提到,其激光雷达的价格进一步下探,一季度ADAS应用激光雷达平均单价降至约2600元。过去几年,这一硬件的价格经历了跳水式下滑:2021年至2023年,从1万元下降至4300元,再降至约3200元。

价格的下探,也让速腾聚创进入到更多主机厂可接受的价格区间。据报道,截至2024年2月底,速腾聚创获得了全球22家车企及Tier 1的63款车型定点订单。截至2024年3月底,M平台激光雷达累计销量超过40万台。

禾赛科技也曾表示,公司旗下主力产品AT128系列都是通过合作谈判定下的价格,预计今年售价将下跌10%-20%。

3、未来的指数级增长

尽管马斯克曾多次发表“激光雷达无用说”,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激光雷达路线仍在智能化路线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正如沈罗丰所说,激光雷达之于汽车,就好像多年前的摄像头之于手机。“早期从非智能机向智能手机切换时,人们也在判断摄像头的性能是否是过剩的,所以一开始也是存在质疑的。”

这种比喻,印证着业内人士对于激光雷达未来产业发展预期的看好。

对于如今的激光雷达产业来说,业内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专注于产品的打造。只有真正去适配更多有意义的场景,解决主机厂的痛点,让C端用户使用安心、产生足够强的依赖,才能达成正向循环,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据刘毅梵透露,国内激光雷达厂商能够在整个行业内取得较高水平的发展,除了整个供应链的塑造,以及中国作为集中市场的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中国激光雷达产业本身的科研基因。

这种科研基因,让几乎所有厂商都将科研投入和产品打磨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今年一季度,禾赛科技的研发投入为1.94亿元,同期速腾聚创的研发投入也达1.5亿元左右。

刘毅梵也表示,北醒光子过去几年对于研发的投入也是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比例递增,研发投入超亿元。

图片

在「探客出行」看来,国内激光雷达厂商对于技术的追求,也让激光雷达产业的发展回归到了价值本身。这种价值的回归,让整个产业的发展势必要经历长时间的技术积累。

但在现阶段,市场对于高阶智能驾驶的接纳程度十分有限。这就意味着,激光雷达的装机量也会受到影响。

从目前两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来看,增收不增利仍是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面临的共同难题。财报显示,禾赛2023年的净亏损为4.76亿元,亏损较去年持续扩大;而速腾聚创2023年亏损为4.34亿元,较去年同比扩大。

尽管盈利前景不甚明朗,但是行业风口的趋势却在印证着这一市场的机会。

按照速腾聚创透露的消息,今年起车载激光雷达的出货量或将达到100万台规模,比去年直接翻了4倍;而禾赛科技也公布其出货量目标为60万-70万台。

而按照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的新品发布来看,更小更便宜的激光雷达已经指日可待。

“渗透才刚刚开始。”刘毅梵判断,激光雷达市场仍处于战场的早期,从目前3倍渗透率的增长速度而言,未来的体量将会是指数级的增长。

*文中题图来自:禾赛科技官网;其余图片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原文标题 : 中国“鲶鱼”,搅动全球激光雷达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