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抢夺光电子话语权:武汉光谷的创新、标准化与转型

  “从2009年到现在,我们引进的光电信息专业人才有129人,生物等新兴产业人才有290人左右。”12月25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人才办负责人李新亮告诉本报记者,最近几年,该区先后出台系列旨在支持科技人才创业的新政,“从融资到股权激励,基本涵盖各个方面。”

  前述《报告》显示,整个2011年,仅就业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大学生有25250人,较上届增长16.80%,增长率为历年最高。其中,电路设计、生物、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等几大新兴产业为人才流入的重点领域。

  而整个“十一五”以来,东湖高新区GDP则连续保持29%以上的增幅,成为湖北创新活力最强,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被誉为“光谷神话”。

  从钢铁到激光 期待破局之力

  谈及科技成果转化不够、高新产业对GDP贡献率依然不高的现实尴尬,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曾有过直率的表达。

  三年前,一次青年企业家联谊会上,阮成发坦称压力不小,“产业结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重化工占到80%,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的约束很大。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但很多机遇却在不断流失”。

  随后,武汉便给自己定下目标:到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打造过千亿产值的高新技术产业4个,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

  “新技术产业是武汉今后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所在”,2012年初,阮成发坦言,未来5年,武汉将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创业3年后,叶毅对武汉的软环境比较肯定:“和全国同类城市相比,武汉的扶持力度毫不逊色,创业环境整体改善不少,虽然不是尽善尽美。”

  同时,他也表示,为了发展地方产业,政府在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区域内的产业资源整合和配套,引进人才和企业,绝对不能一味追求规模,要引导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

  对此,上述人才办负责人对本报透露,产业配套将是未来工作重点,“政策方面,跟现行法律、法规有冲突之处,就需要更高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

  根据《武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未来10年,武汉将实施十大人才工程,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18%,人才对经济贡献率达到3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激光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