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激光写忠诚:成就中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
“其间,美国的投入是两亿多美元,我们只用了别人的百分之几。虽然我们没钱,但我们不能缺志气,不能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高伯龙对同事们说。课题组成立之初,实验室是一间旧食堂改建的,由于激光器检测要求严格,实验室要封闭,还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洁净度。每年夏天,在蒸笼似的实验室里,高伯龙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身上长满了痱子。
整整23年,高伯龙每天在实验室工作的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研制工作最艰难的时期,甚至超过15个小时。整整23年,他几乎没有按时吃过一餐饭,并且常常一天只吃一两顿饭;有时老伴送饭来,还被他指责“打断了工作思路”。一位专家曾感慨地说:“国防科技大学能搞成环形激光器,是与高伯龙教授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毅力分不开的”。
坚守教学科研一线
如今已届耄耋之年,高伯龙仍坚守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亲自指导博士生学习,为本科生作关于激光技术发展的讲座。
“做他的学生,难。”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领域的领军专家,慕名想师从高伯龙的学生数不胜数。然而,高伯龙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他指导的博士生读六七年是常事。一位博士生在读完4年学业后,完成了攻博所需的课题,已经具备了获得博士学位的条件,可为了完成一个附带子项目,他推迟毕业又跟着高伯龙干了3年。
“做他的学生,累。”读博,加班加点是常事,高伯龙的学生尤其多。2010年6月,某系统样机研制进入关键阶段,高伯龙带领博士生昼夜讨论问题、分析数据、确定方案。一次修改实验方案,从下午一直讨论到晚上8点。晚上11点半,博士生小王又接到高伯龙的电话,要他马上到实验室。当小王赶到时,高伯龙已经在门口等他了。他们观察新取得的实验数据后,觉得不太理想,决定重新实验。最后得到理想的数据时,天已经快亮了。
“做他的学生,苦。”高伯龙不要求自己的博士生多写多发文章,他对学生的要求是:没有原始创新的论文不要发,阶段性成果的论文要少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工程应用研究上,把问题彻底研究清楚了再写文章。一篇文章,他的学生从材料准备到最终完成,往往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苦、累、难,但高伯龙的学生们都说,做高院士的学生不后悔。所有学生的论文,他都会仔细推敲,提思路、出观点、改论述,甚至对文中每一个公式都亲自推导检验,却从不署名。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抗冻不流汗——锐科激光『智能自冷却激光器』重磅发布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